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996篇
科学研究   208篇
各国文化   36篇
体育   73篇
综合类   65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43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翻译是一种解释,由于解释学主要涉及理解、意义、读者与文本之间关系等内容,翻译与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将解释学与翻译研究结合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2.
21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比较文明学学科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了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模式,对学科定义、基本范畴、学科基本构成与比较文明史作出了新的界定:划分了不同于西方学者传统观念的八大文明体系;对比较明史的历史形态方面,提出了以“陶泥时代”为第三种文明形态的观念,改变了传统的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缺乏衔接与过渡的局面;特别是中国学者所提出的“四大文化复兴”观念,更是一种学科理论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73.
近代诗词作者辈出,目前学界对他们生卒年岁的研究成果卓然。然而笔者在拜读前贤诸著之余,仍发现不少词人的生卒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歧异与缺失。故不揣愚钝,谨据词人别集及相关史料,就陈祖善、廷奭、周茂榕等若干知名词人的生卒年岁作进一步考辨,以期于近代诗词研究提供些许助益。  相似文献   
74.
从研究视角的全面性、研究主题的重要性、研究方法的规范性、研究范式的继承性这4个方面评论了《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一书的学术贡献,认为它是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精品,同时在人口较少民族教育研究、教育人类学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贾瑞之死"是《红楼梦》中最早的死亡叙事之一,该故事单元在《红楼梦》中虽是"昙花一现",却具有丰厚的价值蕴涵。叙贾瑞痴迷于情欲,陷入色欲的泥淖无法自拔而走向毁灭,是为色迷心窍者诫之意,而这也正是贾府衰败的根由之一。该故事使王熙凤之心机、言辞,其残忍、毒辣等性格特点锋芒初露,也见其处事的策略与分寸。《风月宝鉴》提起了"家亡"的叙事主线,关涉到小说的色空观念,使作者诸多关于宇宙、人生的重大命题得到了互为表里的隐喻性互证。  相似文献   
76.
王佳 《科教文汇》2020,(8):176-182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重点是异国形象。青岩古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为了增进国际交流,让世界了解贵州,应该要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打造地方本土文化。英语翻译就是让世界了解贵州的方式。概念合成理论与翻译结合,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青岩古镇的翻译。通过英语的译介,可以塑造良好的贵州形象,让世界了解贵州。  相似文献   
77.
过倩茹 《科教文汇》2020,(10):138-139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有着显著的教育功能。在学校开展国学项目的过程中,如何把历史和国学联系起来,值得思考。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总结反思,得出以下三个有效策略:(1)诵读并讲授国学;(2)引用国学为史料;(3)用活动装饰国学。  相似文献   
78.
传统图书馆组织结构存在层次过多、条块分割、系统阻塞等弊端,不利于组织学习,必须进行组织结构创新.文章提出基于组织学习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创新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9.
文化研究整合了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不同的“声音”。从文化研究视域审视教学设计,其重要目的在于跨越批判到行动。本文在追踪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概念内涵和对教学设计的实践意义两大方面,对教学设计中的文化研究进行了概要分析,并以女性主义、审美经验论为例展开了相关阐释与论述。  相似文献   
8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a relationship existed between instructional style and points of emphasis in the training context of the martial art aikido and the perceptions which practitioners of aikido generated for aikido-related concepts. The findings were gathered within and compared across aikido training settings in two cultures —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alysis of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gathered for this investigation revealed several pote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nner in which Japanese and American aikido practitioners represented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aikido-related concepts. Differences in the manner in which aikido practitioners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presented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aikido reflected the teaching emphasis observed in the respective cultur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aikido instructors represented the values of their own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aikido training, and thus served as important mediating forces influencing the meaning which practitioners generated for aikido. An additional finding revealed that in neither culture were participants able to accurately represent how practitioners in the “other” culture structured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aikido. It was reasoned that both cultural groups generated faulty perceptions of how the “other” group understood aikido because they utilized a similar pattern of projection, using their own meanings of aikido to represent the understandings of practitioners in the “other” cultural gro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