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555篇
科学研究   56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3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article forms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discrimination discourse in Polish public school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paid to the culturally specific, Polish understanding of the notion of religious discrimination. The introductory part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religious discrimination as present in anti-discriminatory policies. The following part outlines the Polish system of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religious discrimination. Studies on religious discrimination in Poland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mportant context is supplied by a presentation of two recent cases of religious discrimination in Polish public schools, and the actions undertaken by the Freedom from Religion Foundation. Authors of the article point out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cultural context on the perception of religious discrimination. The attention is drawn to the seemingly homogenous environment of the Polish school and of the discriminative discourse used in political and social debate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esence of religion as a subject in Polish schools remains a cause of conflict between the religious and atheist citizens, a conflict in which concepts of religious discrimination and religious freedom are used as arguments by both sides.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二人所处时代的文化冲突不同,王船山与曾国藩的处世抉择不同,生命风貌各异。其中,王船山强烈的“夏夷之辨”、曾国藩的经世致用分别成为各自生命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致力于以她的小说文本消解父权文化。这不仅体现在莫里森的单部作品之中,而且纵向地呈现在她的诸多小说中。通过对莫里森小说文本的历时梳理,指出其消解父权文化的系列过程:揭示父权文化的危害、挑战父权文化男权中心思想以及摈弃父权文化的性别歧视思想。  相似文献   
14.
语言性别歧视在现实中大量存在,它固化性别歧视观念,构建女性思维模式,束缚女性自身发展,也不利于两性关系和社会和谐发展。语言性别歧视并非能随社会的发展而自然消失,我们必须构建非性别歧视文化氛围,修改性别歧视语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流行艺术运动在英、美等国家的蓬勃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流行艺术范式应运而生。基于甄别取向,该范式以其鲜明的文化包容和艺术欣赏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昭示着我国应当构建一种基于文化和审美等多维向度的、超越保护主义的媒体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6.
留美诗人闻一多在未取得学位的情况下提前归国,学界对此一直倾向于用爱国主义情感的驱动来加以阐释。本文更侧重诗人的个人世界,从他对文学的执着、对文化冲突的不适以及情感归依三方面入手,探析其归国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7.
汉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但是两国都使用汉字,而且在各自的语言中产生了大量字形相同的词汇,即中日同形词。然中日同形词中有部分是意思相同的,也有许多似同又不尽相同的,更有些是意思完全不同的。因此,中日同形词是中日两种语言的一个客观存在,也是日语学习和日语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同形词里最复杂、最难掌握的同形类义词则是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本文使用误用分析的方法探明汉语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们中日同形类义词习得方面的异同,最后试着对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研究人员普遍认为现代广告在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存在着刻版化和歧视女性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这一问题,并指出大众传媒特别是女性媒体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史料中,鲜于中山国废王"胜、尚"并称,相邦之一"蓝诸君"又称"望诸君",族名仇由氏又称"由、仇繇、夙繇、仇犹"等。利用古音知识并证之以现实方言,则庶几能得原委。  相似文献   
20.
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被誉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抗议小说"的扛鼎之作,因此学界针对《土生子》的研究多集中于黑白二元对立上,着重探讨的是美国社会制度和种族歧视对美国黑人心灵的戕害及其灾难性后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采用新的视角,以跨种族性关系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小说主人公别格的悲剧成因,并且通过分析书中白人如何利用虚假的黑人"性神话"构建黑人的他者身份,揭示别格杀害白人姑娘玛丽的讽刺性寓意,彰显"抗议小说之父"赖特解构黑人"性神话"的创作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