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16篇
教育   1074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64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年来,对我国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的质疑不断增多。其实,我国原有的犯罪构成符合犯罪认定的逻辑顺序,便于司法实践,在原有构成基础上的改造才是理想的选择。犯罪构成应维持现有顺序,坚持客观主义,去除非规范化倾向,将犯罪客体改造为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82.
随着大学生违法犯罪数量的不断增长,严重程度的加深,大学生违法犯罪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的分析,以把握其犯罪的特点,探究其犯罪的根源,并更多地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提出预防对策,以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8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刑法中具有全局性的指导作用。当一个行为被认定为犯罪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仅能影响量刑,使得刑罚与犯罪相适应;在一些典型案件中根据犯罪可能判处的刑罚还可能影响定罪,从而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只有以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为指导,才能正确地进行刑法的适用解释,进而合理地适用刑法。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环境犯罪日益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环境污损鉴定是环境犯罪定损、立案和科刑的关键环节,但现行环境污损司法鉴定制度缺陷较多,在很大程度上对环境犯罪的打击不力。我国应建构一种由政府财政支持,具有公益性质的,并由同一行业领域内的非政府组织负责管理的环境污损鉴定机构,以更高效、准确地打击环境犯罪,保护公众的安全。  相似文献   
85.
绑架罪新论     
绑架是一种常见行为,而在司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关于绑架罪还有不少争议。研讨相关问题,对罪名、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和特殊主体的定罪量刑等,应该有更为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6.
本文通过对《沉默的羔羊》一书中精神病医生奇尔顿医生的人物性格分析,看出西方犯罪文学作品中一些反面色彩的小人物对作品的作用。但仅通过此一作品难免管中窥豹,无法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87.
当前,商业贿赂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对治理商业贿赂犯罪高度重视,但对有关商业贿赂刑事政策理论研究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我国刑事政策在商业贿赂领域的具体落实。主要从刑事法角度界定商业贿赂犯罪的内涵外延,进而对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归纳其危害性,力求从刑事政策理论层面上对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犯罪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88.
论犯罪被害人的过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界对被害人问题的研究热情往往集中在保障被害人权利,反观对被害人过错问题的关注却显不足。近年来发生的邓玉娇案等刑事案件使我们认识到犯罪被害人过错在犯罪的产生、发展中作用很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犯罪人的定罪量刑。我国有关被害人过错的研究和立法除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中稍有涉及外,刑法典中并没有被害人过错的条款,导致司法实践中刑罚适用的不均衡。笔者试图在加害-被害互动形成犯罪的刑法立场上,构建我国完整、系统的被害人过错制度。  相似文献   
89.
农民工"自救式犯罪"是指当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或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以犯罪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或权益时而产生的犯罪。法律使用成本过高、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是导致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客观原因,法律意识淡薄是导致这种犯罪发生的主观原因。只有不断健全民主、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救济渠道,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主要客体是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次要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足以抑制反抗”是本罪暴力、胁迫需要达到的标准。被组织者的人数达到3人以上的,方可成立本罪。残疾人、儿童的监护人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但对此应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本罪的主观方面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