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194篇
科学研究   14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56篇
综合类   16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德治国”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实施“德治”与“法治”并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德治”不同于封建时期的“德治”、“礼治”和“人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让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倡导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德治”的宗旨所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在本质上一致,“德治”与“法治”并行不悖,二者相辅相承,彼此促进。  相似文献   
992.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道德追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竞技性和参与性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普遍接受的文化活动形式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功能是健身、娱乐 ,但决不能远离道德 ,放弃“教化”责任 .应该给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注入人文精神 ,使其承担起提升大学生体育审美情趣和体育道德理性的责任  相似文献   
993.
新世纪,在新的时代和教育背景下,教师素质及其培养具有许多新的内涵与要求。师德、师智仍然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转换角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提高科研能力是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创新素质是新时期教师素质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94.
杜威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2):119-121
体育竞赛中,大量出现有违“公平、公正”等竞赛初衷的现象,反映出参赛及相关工作人员道德水准的下滑,也反映出我国体育法制化建设的不完善。为此,应在竞赛中加强舆论监督,强化对运动员、教练员等参与人员的管理,倡导健康文明的比赛之风;同时要加快我国体育法制化建设步伐,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尽快设立相应的执法部门,作好对体育竞赛行为的法律监督与约束。  相似文献   
995.
对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道德教育,鉴于网络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诸如利用网络进行文化侵略,散播黄毒,政治攻击,经济犯罪等,就要求我们为国民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增添一项必不可少的新的内容,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是现代道德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96.
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诚实守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人们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诚信的作用,在诚信中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97.
章太炎共和思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末民初的共和主义思想潮流中,章太炎力拒时贤普遍认同的以“代议制”为表征的西方式现代民主共和政体,主张就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创充一个有别于西方诸国的“第三种”共和政体,此一共和政体以五权分立与制衡(立法、行政、司法、教育、监察)为其运作形式,以“损上益下”、“抑强辅微”为其内在精神,充满了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章氏由于拒斥“代义制”,将“公民主权”落产在卢梭意义的“公意”上,以“法治”(体现“公共利益”的统治)与“道德”作为其创设的共和政体的根干,导致了其向古典共和主义理想的趋附,使其创设的“第三种”共和政体有着明显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998.
高校德育的误区与行动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是自律和他律的内在统一。传统德育存在群体的道德虚无、理性缺失与公共道德缺失等问题。德育的本质不是写在书本上的“清规戒律”,而是能够让人内化于心中,并在社会生活中去践行的行动,实践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道德小品开启了德育行动的大门,行动研究是德育终极目的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网络道德教育应关注网络亲社会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晓红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6):115-117
网络环境为网络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特殊条件,网络亲社会行为所表现出的社会效用对优化网络道德环境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移情是亲社会行为产生的主要动机源,应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移情能力,倡导积极的网络群体规范和舆论,为青少年助人利他行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在当前的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若继续发挥这门课程的育人育才的功能,必须把握住促进大学生成才这一主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教学,在提升人才品格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