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9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教育   14858篇
科学研究   148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14篇
综合类   76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444篇
  2019年   465篇
  2018年   498篇
  2017年   524篇
  2016年   489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1026篇
  2013年   2041篇
  2012年   1709篇
  2011年   1447篇
  2010年   1078篇
  2009年   952篇
  2008年   1129篇
  2007年   1179篇
  2006年   1076篇
  2005年   846篇
  2004年   754篇
  2003年   635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Social diversity is now commonplace in many communities in today’s globalised world. This diversity can be seen in any classroom of learner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ve shown the complex ways in which disabilities, race, ethnicity, gender and social class can determine a child’s opportunity to succeed or fail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like in many educational contexts around the world, teachers are grappling with increasing diversity amongst their students, including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 and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NCS) living in Hong Kong.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ree primary TEFL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re constructing identities as inclusive practitioners as they grapple with enacting the inclusive education policy recently introduced into Hong Kong schools. The data are drawn from a small-scale collaborative reflective inquiry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rawing upon a sociocultural and critical framing of identity theory, we trace the three teachers’ identity construction as EFL teachers and inclusive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We view the role of discourse, self-positioning and social context as key processes in teacher identity formation.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n EFL classrooms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82.
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的生力军,对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在高校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时代背景下,青年教师只有具备宽厚热情、爱岗敬业的道德素养,全面综合、广专结合的文化素养,扎实精深、灵活多变的专业素养,才能为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3.
新升本院校教师较老本科院校教师心理压力更大更多,其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校培养目标的提升、学校办学功能的拓展和学校管理体制的变改."这种过高的心理压力若长期得不到缓和和消除,势必阻碍新升本院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因此,建议新升本科院校领导,从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注重各硬、软环境建设,科学理顺学校内部机制的各种关系,全面提高和完善师资管理水平,以缓解、消除教师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84.
马克思的有效供给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有效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有效供给的含义、社会总产品的有效供给、出口产品的有效供给、有效供给决定和创造需求、有效供求均衡及其实现、有效供求失衡及其宏观(社会)控制等6个方面。挖掘、总结马克思的有效供给理论对增大我国的有效供给,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长期以来,借鉴或采用西方教师教育研究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文化殖民”现象普遍存在。由此,不仅造成基本国情、民族传统文化、本土教育资源等的“集体遗忘”,还造成研究者在价值选择上思维方式的单一、认识的片面、多元思想的消解。从后殖民主义、本土知识等的研究来看,我国教师教育研究必须要有“主体重建”,克服“民族化”或“西方化”二元对立的思维观念,强调“文化自觉”,摆脱文化帝国主义的束缚,走出一条中国的教师教育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86.
文章从现代教育环境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出发,详尽分析了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具体应对现代教育环境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7.
中国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的三项重大改革措施:鼓励有条件的非师范大学举办师范学院、教师资格认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也称跨世纪园丁工程),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为解决问题,弥补不足,我们提出了创新、指导、动员、研究、优化整合等五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8.
液化石油气(LPG)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国外已开发出第三代产品。将三代LPG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设计方案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性能作了比较分析,从中可了解国外LPG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技术关键,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9.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需要遵循儿童特点,塑造美好心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0.
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和一些专题研究,对师范类院校的音乐教育目前存在的危机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以“两个负责态度”进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