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45篇 |
免费 | 215篇 |
国内免费 | 108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15324篇 |
科学研究 | 1177篇 |
各国文化 | 2篇 |
体育 | 1959篇 |
综合类 | 978篇 |
文化理论 | 1篇 |
信息传播 | 2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147篇 |
2021年 | 289篇 |
2020年 | 476篇 |
2019年 | 472篇 |
2018年 | 515篇 |
2017年 | 504篇 |
2016年 | 517篇 |
2015年 | 460篇 |
2014年 | 1198篇 |
2013年 | 2260篇 |
2012年 | 1910篇 |
2011年 | 1621篇 |
2010年 | 1196篇 |
2009年 | 1009篇 |
2008年 | 1206篇 |
2007年 | 1241篇 |
2006年 | 1115篇 |
2005年 | 922篇 |
2004年 | 759篇 |
2003年 | 648篇 |
2002年 | 406篇 |
2001年 | 309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周庆莲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0,19(2):79-81
文章基于对乌鲁木齐、伊犁、喀什三地部分有关教师的调查,分析了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对较弱的表现和原因,提出了提高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思路:优化环境,完善培训机制,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42.
43.
冯冰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162-165
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是通过组织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在一定时期内顶替现职农村学校教师的岗位,被置换出的农村教师参加由高师院校组织的短期脱产培训。这是一种双赢的教学和培训模式,它有效提高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切实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这一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文章从当前教育实习和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讨论"实习支教,置换培训"的实践价值并对其有效实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万俊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11-13
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和原则出发,使职业技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提出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几个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新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探索和开创适合我国新形势下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5.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作为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技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师范生应具备3种基本技能,即: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并对这些技能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
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探讨探究学习、认知学徒制和合作学习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通过采用全程团队式教学实践的设计,寓管理学的理论于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管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管理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7.
高校工科教师应加强育人工作,做好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为人师表,构建积极和谐、勇于创新的课程教学;加强情商教育,实现知、情、意等综合目标。做到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等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肩负社会与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富于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具有较高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8.
张攀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4):66-72
教师课程理解是教师对课程现象、课程文本和课程事件的意义解读的过程,体现了课程研究范式从"开发"走向"理解"。目前有关教师课程理解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取向、理解方式、理解内容、影响理解的因素及策略等,教师课程理解研究对于课程理论的发展以及教师课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今后教师课程理解研究中应注意明确教师课程理解的内涵、拓展研究主题、丰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9.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传统方式与改革要求之间存在着困惑,原因在于教学认识上的彷徨。复杂理论认为世界不再是有序的、对称的、简单的,而是随机的、混沌的、不确定的,体现出非线性、生成性、自组织性、全息原则等特点,能够为教师重新审视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澄清认识上的困惑,从而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教学的深入。这项研究着重分析了复杂理论之下教师教学认识观的3个必然转变,以期引发思考。 相似文献
50.
Emer Van Ryswyk Richard Weeks Laura Bandick Michaela O’Keefe Andrew Vakulin Peter Catcheside 《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2017,17(2):144-151
Objectives: To improve well-being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a group of Australian Football League (AFL) players via a six-week sleep optimisation programme. Design: Prospective intervention study following observations suggestive of reduced sleep and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in an AFL group. Methods: Athletes from the Adelaide Football Club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f they had played AFL senior-level football for 1–5 years, or if they had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 >10), measured via ESS. An initial education session explained normal sleep needs, and how to achieve increased sleep duration and quality. Participants (n?=?25) received ongoing feedback on their sleep, and a mid-programme education and feedback session. Sleep duration, quality and related outcomes were measured during week one and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six-week intervention period using sleep diaries, actigraphy, ESS,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rofile of Mood States, Training Distress Scale, Perceived Stress Scale and the 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 Results: Sleep diaries demonstrated an increase in total sleep time of approximately 20?min (498.8?±?53.8 to 518.7?±?34.3; p?<?.05) and a 2% increase in sleep efficiency (p?<?0.05). There was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vigour (p?<?0.001) and decrease in fatigue (p?<?0.05). Conclusions: Improvements in measures of sleep efficiency, fatigue and vigour indicate that a sleep optimisation programme may improve athletes’ well-being. More research is required into the effects of sleep optimisation on athleti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