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5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37篇
教育   969篇
科学研究   229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7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被解释变量、排污费制度作为解释变量、产业规模和创新人员投入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排污费制度驱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以29个省域制造业为例,采用全域Moran’s I指数、局域Moran散点图和LISA集群地图分析了排污费制度和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基于GWR模型估计了排污费制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研究结果表明:排污费制度和绿色技术创新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且排污费制度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产生了空间分异,即发达省域支持"波特假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驱动效应越明显;而欠发达省域并不支持"波特假说",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抑制了排污费制度对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效应的实现。此外,产业规模和创新人员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2.
郭蕊  吴贵生 《科研管理》2017,38(5):121-129
技术轨道理论是指导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重要理论,但存在局限。提出"商业模式轨道"概念,并通过中国百货零售产业中京东商城和天猫商城的创新案例对比分析了商业模式轨道的存在性、形成过程和对应的创新路径。基于商业模式要素的演化,以创造新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为导向的创新路径是商业模式轨道的形成结果。商业模式轨道理论扩展了技术轨道理论,为后发企业的创新路径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机会空间。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我国2000—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FDI及其与环境规制相结合的角度实证分析FD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相应门槛时,其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会抑制FDI技术溢出效应,对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政府应结合不同地区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制定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以此显著提升地区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4.
弋亚群  谷盟  刘怡  马瑞 《科研管理》2018,39(1):74-82
基于动态能力和组织学习理论,本文以双元学习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技术能力、营销能力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应假设。213家中国企业的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能力、营销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因学习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双元学习平衡对于技术能力和营销能力的效用具有相反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吴伟伟  邓强  于渤 《科学学研究》2010,28(3):429-435
新产品开发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从理论上分析了技术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管理的对技术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对151家企业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技术能力各要素均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人员能力影响最大,其次是组织能力,再次是信息能力,设备能力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同时发现技术管理对人员能力、设备能力、信息能力、组织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新兴技术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和模糊性,在此情况下,新兴企业如何进行技术整合、探索新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这些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技术空间,到底是应该和行业的技术空间保持一致性呢,还是保持差异性?本文聚焦于"新兴企业如何构建技术空间"这一问题,从企业技术能力及其组合的角度切入,以48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企业技术能力组合情境中,企业-行业的技术空间异质性对企业绩效具有差异化的影响。具体而言,在核心技术能力高、一般技术能力高的情境中,技术空间异质性对新兴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核心技术能力高、一般技术能力低的情境中,技术空间异质性与新兴企业绩效间呈倒U型关系;在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低的情境中,无论新兴企业的一般能力是高还是低,技术空间异质性对新兴企业绩效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从技术能力组合的视角拓展了技术空间异质性的研究,也为新兴企业的技术空间构建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旨在分析中科院产研合作对其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了中科院产研合作整体网络的小世界性,以及局部网络中心性与结构洞对中科院成果转化影响的基本假设,并利用中科院2006-2017年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科院产研合作整体网络小世界性的提升有助于中科院整体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2)在产研合作网络中具有较高中心性的中科院研究所转化效率更高,而结构洞不具有显著影响。总结来看,中科院产研合作向企业和中科院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渠道,有助于自身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08.
   数字创新颠覆了传统创新管理理论,然而目前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的复杂机理尚未开展深入研究。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技术创新,对实现制造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黑箱”进行探究,以丰富数字创新理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界定了数字技术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赋能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对创新主体、过程以及结果赋能;(2)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型;(3)提炼出三条路径及其选择机制,即以技术整合为中心的产业链协同创新路径、以产品智能化为中心的开放式创新路径和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两端创新路径,从而为数字技术赋能下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探究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实证检验信息化嵌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信息化嵌入能显著推动制造业显性比较优势的提高,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劳动力成本实现;对制造业整体来说,信息化嵌入通过劳动力成本中介增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中的显性比较优势;信息化嵌入的影响及传导机制作用于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时具有显著差异,高技术制造业与信息化结合更好,技术创新和劳动力成本的中介效应显著,低技术制造业技术水平低、信息化结合能力弱,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0.
已有大量文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或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进行计算及增长率分解,却未达成共识。基于DEA方法对MalmquistTFP指数进行测算和两层分解的最新进展,对中国1996-2007年的各细分工业行业生产率变动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近12年来,中国各细分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6.7%,并主要得益于技术前沿的快速进步(11%),但受阻于各行业规模效率下降明显(年均-3.5%),同时纯技术效率年均变动不大(-0.2%)。对行业截面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中国机械电子类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升较快,而纺织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和化工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率变动低于全行业均值,属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