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17篇
  免费   999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教育   11367篇
科学研究   6929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758篇
综合类   778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177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605篇
  2020年   703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442篇
  2016年   591篇
  2015年   676篇
  2014年   1233篇
  2013年   1657篇
  2012年   1813篇
  2011年   1836篇
  2010年   1209篇
  2009年   928篇
  2008年   1087篇
  2007年   1334篇
  2006年   1328篇
  2005年   1175篇
  2004年   972篇
  2003年   850篇
  2002年   730篇
  2001年   502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辨别新技术商业化潜力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鲁成 《科学学研究》2008,26(2):231-236
 如何辨别新技术的商业化潜力,是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目前的研究方法存在着主观判断与客观事实相分离的状态。本文认为,应当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确立新的分析框架,因为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前景、产业化过程与商业获利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所以需要人们对其“商业化潜力”做出主观判断;而另一方面,新技术又是在大量相关技术成果基础上出现的,人们对大量“相关技术成果”的关注(科技文献与商业信息;专利;政策与计划等),就是一种客观的、间接性的实践活动,对新技术商业化潜力的判断,应当反映这种实践特性。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反映主客观要求的方法论框架,并阐述了应用该方法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82.
在产品创新中,企业越来越注重知识的集成化运用,知识集成是提高产品创新绩效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分析了知识集成内涵,探讨了知识集成的三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3.
从产品、资金、R&D投入的角度阐述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对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4个主要因素:科技与经济存在“两张皮”、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技术引进与消化、人员素质进行了重点分析,结合国际大型企业经验,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4.
谈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龙 《现代情报》2007,27(9):152-153,156
本文介绍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及相关技术,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图书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给图书馆带来的变化与挑战,并简要地概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运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5.
能源战略思维的基本要求是全局性和长远性,必须从国家政治、经济、环境、资源以及建立新型体制等多方面,对国内外因素全面分析。应充分利用现代能源技术的最新成就,着力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适应于未来能源系统发展趋势的新型能源体系,高度关注环境制约对我国能源发展的影响,制定国家能源发展路线图。“供给安全、环境友好、利用高效、经济可靠”应成为我国新时期能源战略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86.
潘鈜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67-1071
 文章论述了江泽民科技思想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对江泽民科技思想从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深化、发展过程的论述,突出江泽民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而提高学习《江泽民文选》和贯彻江泽民科技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87.
共性技术的特性和失灵现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共性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特性,通过对资料的总结及类比的方法,分析了共性技术的市场失灵、组织失灵和政府干预失灵现象,指出了我国共性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应该如何克服共性技术的三重失灵现象。  相似文献   
88.
This article offers a discussion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values and, specifically, I take a closer look at ethically sound design. In order to bring the discussion into a concrete context, the theory of Value Sensitive Design (VSD) will be the focus point. To illustrate my argument concerning design ethics, the discussion involves a case study of an augmented window, designed by the VSD Research Lab, which has turned out to be a potentially surveillance-enabling technology. I call attention to a “positivist problem” that has to do wit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esign context and the use context, which VSD seems to presuppose, and I argu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learly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two, since the designers’ intentions do not always correspond with the users’ practice; in fact, the relation between design and use is very complex and principally unpredictable. Thus, a design theory must accept that foresight is limited to anticipation rather than prediction. To overcome the positivist problem, I suggest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technology inspired by Don Ihde’s concept of multistability. This argument, which is general in nature and thus applies to any theory of design ethics, is intended as a constructive criticism, which can hopefully contribute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design ethics.  相似文献   
89.
基于SSM分折的科研评价系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评价体系。当今科技评价已逐渐从强调科研产出,转向同时关注资源的使用效率,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如何建立一个客观、公正、健全、规范的,且具备可操作性的科学评价体系引起了政府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SSM系统分析为基础,从3E出发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系统的设计。基于系统分析基础上形成的指标体系,既考虑了直接的产出,又分析了内部运行机制,形成的指标体系相对更全面、完整,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评价内容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可定量或定性,软硬结合,具有透明性和延展性,同时易与决策管理部门交流。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围绕高校扩招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选取1999—2018年我国31个省份(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门槛回归估计。本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高校扩招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具有显著作用,且表现出鲜明的门槛特征。高校扩招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还存在经济门槛效应和技术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高校扩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越强;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高校扩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先增强后减弱。据此,为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促进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我国可以实施因地制宜的分地区高校扩招政策;强化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技术进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