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69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教育   28867篇
科学研究   2715篇
各国文化   45篇
体育   1115篇
综合类   1194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05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415篇
  2021年   743篇
  2020年   1177篇
  2019年   1103篇
  2018年   836篇
  2017年   923篇
  2016年   908篇
  2015年   1018篇
  2014年   2137篇
  2013年   3855篇
  2012年   2881篇
  2011年   2636篇
  2010年   1707篇
  2009年   1641篇
  2008年   1853篇
  2007年   2048篇
  2006年   1955篇
  2005年   1659篇
  2004年   1464篇
  2003年   1251篇
  2002年   999篇
  2001年   755篇
  2000年   403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goal of the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 is to improve testing practices, but their impact on practice appears spotty. Self-regulation clearly fails in some instan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xternal agency to oversee testing practices and adherence to the Standards would face substantial hurdles, and the ambiguity of many of the Standards would hobble such an organization if one were created. Many of the Standards are general statements of principle, and past controversies make clear that we in the field often disagree about the reasons for them, their applicability to specific cases, and their practical meaning in specific contex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field should follow two approaches to lessen this ambiguity. First, using journals, conferences, and other vehicles, we should foster more frequent and more protracted debate about the practical meaning of key Standards, such as 13.6 and 13.7, which mandate that a decision that will have a "major impact" on a student should not be based on a single score. Second, future revisions of the Standards should use concrete examples of testing practices to clarify the meaning of the Standards, much as the legal system uses case law to clarify the meaning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embodied in statutes .  相似文献   
32.
思想政治课学与教的生命链具有学科特殊性。两股链在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联结下,形成双螺旋上升的结构形态。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素由四个极点与四段生命链构成。四个极点分别是学的极点、教的极点、学生极点、教师极点。四段生命链分别是:教师的制约段、促进段和学生的上升段、回落段。学与教的双螺旋结构的展开与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课堂环境研究的现状、意义及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环境的含义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回顾了国外课堂环境研究的状况;论述了课堂环境研究的现实意义;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4.
太极拳教学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太极拳教学进行分析探讨,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进程和技能形成的规律,将其划分为求形、求息、求意、和意、气、动三结合共四阶段,并以此为依据,针对性地设计了太极拳教学过程内容的整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35.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与学的行为关系,是否朝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怎样营造良好的教学行为关系、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质量、使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关系继续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文章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36.
高校开设女子足球选项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3):104-106,109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开设女子足球选项课可行性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高校大部分女学生对参加足球运动有各种心理障碍,但是她们仍然喜爱足球,对开设足球选项课的兴趣较高。高校开设女子足球选项课,有利于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对女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论物理模型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物理模型的建立、分类以及它与学生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如何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利用新的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8.
对高校女生体育教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女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很多院校女生体育课教学内容却同男生一样,而影响了女生体育教学效果,如何根据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施教,在分析研究影响女大学生上体育课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就女生体育课的选择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运动负荷安排,促进女生个性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9.
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的教育体系。本文结合《地基有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探讨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做法。  相似文献   
40.
微机应用正以高于摩尔定律的速度在发展 ,而我国的很多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计算机教学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越来越落后于先进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的计算机教育水平。本文作者以当局者的眼光看到其中的矛盾与焦点 ,并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与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