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100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给出了描述光场相干性的基本物理量,从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出发,讨论了时间相干性;以矩形谱线的光源为例,计算了时间相干度,简要介绍了傅里叶变换光谱学原理。  相似文献   
102.
文章分别考释了"存、衡、晝、宁(zhù)"等四个古文字。  相似文献   
103.
《文渊阁四库全书》对《全蜀艺文志》编者的记载是矛盾的,一为杨慎,一为周复俊。笔者从二人的《全蜀艺文志序》、二人与嘉靖《四川总志》的关系、《全蜀艺文志》的版本和后人对该书的著录情况等方面,对《全蜀艺文志》编者进行考论,认为杨慎是《全蜀艺文志》初编者,周复俊是重编者,《全蜀艺文志》刊本的编者题杨慎,题周复俊编的只有钞本。题周复俊为编者是从《四库全书》开始的。并辨析了《善本书室藏书志》等目录书对《全蜀艺文志》编者的著录。  相似文献   
104.
梅山地域内的土话颇具特色。考证探索梅山土话词语,对梅山文化以及汉语方言等领域的研究有补益。  相似文献   
105.
罗蒂的文本阐释观源于其新实用主义或后现代的哲学立场,表现为反形而上学思想和意义即使用的反本质主义思想。剖析罗蒂创造性的文本阐释观及其深刻的哲学背景,可以勾勒出阐释学发展的新动向之一,即在新实用主义的影响下,传统的、主流话语的阐释权威正在逐步消解,多元的、宽容的、实用的阐释方法正日益成为阐释学的主流范式。  相似文献   
106.
《金瓶梅》虽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演绎的长篇世情小说名著,但其叙事模式却多半是依托于《水浒传》演化而成。从小说发展的角度来看,自《水浒传》到《金瓶梅》可谓是体认着小说叙事范式由历史传奇向世俗人情叙事转化的演进轨迹。因此,《金瓶梅》小说叙事始终张扬着作者的人性关怀、哲学幽思和生命信仰,旨在唤醒读者对生命本身的反省、抗争和自觉。  相似文献   
107.
沐昂编选的《沧海遗珠》素有善本之称,但所载作者小传过于简略,仅存里居字号尚有不全,编者和诗集亦有疑待辨。汇集各种文献对其疑点进行探究,并以《遗珠》所载诗篇为内证对21位诗人的生平行实,主要是谪滇事迹进行补充和考订,可以增进我们对明初谪戍诗人和这部珍贵诗歌总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8.
曹明伦教授在其新作《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中首次以全景视角,界定并区分了"文本目的"与"非文本目的",以二元划分结束了对翻译目的之认识的多元化格局,廓清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对重新明确翻译的本质属性、界定译者的根本任务、规范译者的基本行为、保持翻译学的学科特点及避免学科危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四库全书总目》中著录了大量的词籍提要,它在选择和著录自《花间集》起至清初的一百多种词集的过程中,鲜明体现了编修者以宋词为美的词学批评思想,但也从另一个侧面间接表现了编撰者成熟的版本校勘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乾嘉时期的版本校勘学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n students' dedication to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a profession. The premise is tha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about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reasoning but also about attitudes and aspirations. In fostering ded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relevance seem to be important. The concept of coherence seen as an expression of relevance is introduced and measured by four kinds of interactions: Theory–practice interactio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peer interaction and supervisor–student interac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oherence, particularly as theory–practice interaction, peer interaction and supervisor–student interac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dedication to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a profession. Longitudinal survey data – collected from students in colleges for teaching, nursing and social work – are analy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