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90篇
  免费   995篇
  国内免费   792篇
教育   93279篇
科学研究   8324篇
各国文化   117篇
体育   6208篇
综合类   7935篇
文化理论   77篇
信息传播   383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652篇
  2021年   1023篇
  2020年   1457篇
  2019年   1101篇
  2018年   656篇
  2017年   702篇
  2016年   963篇
  2015年   2843篇
  2014年   7010篇
  2013年   6485篇
  2012年   8887篇
  2011年   9275篇
  2010年   7233篇
  2009年   6631篇
  2008年   7886篇
  2007年   9825篇
  2006年   9522篇
  2005年   8734篇
  2004年   7683篇
  2003年   6673篇
  2002年   5442篇
  2001年   4282篇
  2000年   2334篇
  1999年   744篇
  1998年   310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5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文学在抗战时期顺应历史潮流,宣传抗战促使抗战达到全面动员;这同时也促使了文学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全面而整体的结合,走向现实主义,实现了抗战文学建国与建立新文艺的双重目标。由此,文学与抗战的结合充分显示了文学在抗战时期的作用和功能,展示了文学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作用,同时,也为文学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审美表现空间,使文学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92.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德育工作的发展是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根据国内外情势的深刻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德育工作。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与邓小平、江泽民的德育思想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新体系。文章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核心理念、根本目标、主要内容、重点对象、思想基础、战略任务与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993.
中非之间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两千多年。丝绸和瓷器始终是古代中国与非洲贸易的主要产品。随着历史的演进,中非之间的互动贸易渠道不断增多、内容不断丰富、手段也呈多样化,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古代中非交往的壮丽史诗。新中国成立以后,中非关系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非之间在相互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关系在经贸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中非关系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尽管当前中非关系中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但总体来看中非关系仍将继续大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94.
文章使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利用等摩尔系列法分别研究了0℃冰水浴、20℃室温和35℃热水浴中磺基水杨酸合铁(Ⅲ)的稳定常数,发现温度对该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有显著影响,20℃时稳定常数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低,稳定常数的数值减小。  相似文献   
995.
As用作关系代词,可以代替整个主句,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和表语。As还可引出限定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勾。As用作关系副词,可以引出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让步从句、方式状语从句和插入句。  相似文献   
996.
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法的根基。它是对罪刑擅断主义的彻底否定。这一原则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至今,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的世界各国刑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项原则,甚至成为国际人权公约的内容,成为一种国际化趋势。我国的罪刑法定原则是在摈弃了类推制度之后于1997年新刑法中正式以立法形式予以确认的。其价值内涵和内在要求,在新刑法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997.
制度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是新制度主义的核心问题,在西方历史上二者之关系曾出现过整体主义、神秘主义、自由主义和行为主义特征。新制度主义通过算计途径和文化途径解决二者关系,前者发展成为结果性逻辑和理性选择新制度主义,主张个人理性和集合制度;后者发展成为适合性逻辑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主张集体理性和整合制度。社会学制度主义者认为适合性逻辑是政治行动的基本逻辑,制度既适应环境和集体行为,也改造着环境和个人行为,是消极制度和积极制度的统一。社会秩序是制度分析中的突出主题。从适合性逻辑出发,培养有知识的公民和促进合作及发展社会资本是维持秩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8.
存在主义是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初显端倪的哲学流派。它认定本真的“个体”为其哲学的衍生根柢 ,在时间的三维 (过去、现在、将来 )整体性向度上 ,对“个体”的“可能性”情状予以重视 ,彰显出死亡逼近时的个体对于自身多舛的罹难体验 ,并以此说明了“存在”的意义。本文就“个体”的存在与有限 ,剖析了这一卓尔不群的人生哲学中的时间整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999.
Preparedness for disaster scenarios is progressively becoming an educational agenda for governments because of diversifying risks and threats worldwide. In disaster-prone Japan, disaster preparedness has been a prioritised national agenda, and preparedness education has been undertaken in both formal school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setting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olitics behind one prevailing policy discourse in the field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referred to as ‘the four forms of aid’ – ‘kojo [public aid]’, ‘jijo [self-help]’, ‘gojo/kyojo [mutual aid]’. The study looks at the Japanese case, however, the significance is global, given that neo-liberal governments are increasingly having to deal with a range of disaster situations whether floods or terrorism, while implementing austerity measures. Drawing on the theory of the adaptiveness of neo-liberalism, the article sheds light on the hybridity of the current Abe government’s politics: a ‘dominant’ neo-liberal economic approach – public aid and self-help – and a ‘subordinate’ moral conservative agenda – mutual aid. It is argued that the four forms of aid are an effective ‘balancing act’, and that kyojo in particular is a powerful legitimator in the hybrid politic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a lifelong and life-wide preparedness model could be developed in Japan which has taken a social approach to lifelong learning.  相似文献   
1000.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以总论、分类论、重章叠论的形式,显现着孔子的诗学理论。其论在儒家大文化背景下,注重诗的内在涵义,注重诗篇的整体建构。汉代诗学虽日传其衣钵,却背离孔子诗论之旨,以经学家法来训诂释义,将诗变成穿凿附会的道德说教。朱子诗学虽有依其旧说之嫌,但辨识否定,与孔子论诗不期而合。遇合之中,在文本体味、创作群体、天性人欲、赋比义释说、意象审美上变动增益,多所创见,凸现朱子诗学改造儒家思想并将其推向高峰——理学体系渐趋形成的文化传承的深厚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