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431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10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为权威话语的儒家思想,不仅在《水浒》中留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印记,并还以君臣、父子这一整套纲常秩序建构起小说的重要思想根基,具体表现为“事亲以孝”、“事君以忠”、“夫权至上”三方面。而在执着认同之余,小说对儒学也进行了大胆质疑及至无情颠覆。但这种反叛与颠覆,并不意味着政治意义上的权力更替与交接,而总是表现为理性与暧昧、庄重与谐谑、儒雅与痞俗——彼此之间的相互对话与抗衡。  相似文献   
12.
儒家恕道与中国古代法律化传统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使中国传统法律化表现出鲜明独特的公法化的个性特征。本从恕道的渊源、内涵及法化品性入手,阐述了其对于中国古代法律化的影响,并剖析了恕道、法律化传统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儒家伦理是世俗伦理,它与世俗的结合或者它的世俗化进程有着合乎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和自身特点的机制,这一机制是由政治、教育、民间信仰等共同组成的。传统儒家伦理的世俗化不是儒家理想的实现,这其中有着儒家伦理思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包含着对自身否定的因素。传统儒家伦理世俗化对我们当代的道德建设能够提供一些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盛莉  徐安琪 《天中学刊》2002,17(4):46-49
“诗言志”与中和雅正是儒家诗教的重要内容。南唐词因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儒家文化意蕴,其具体表现一是运用清乐词调,变花间促碎之音为清和雅缓之乐;二是抒写忧患意识和人生感慨;三是典雅的艺术风貌。南唐词因此对宋词题材的扩大和词的“雅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它是从花间词到北宋词过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时代,读“经”是必要的。但何为“经”,“当今时代”有何特点,这些问题要先搞清楚,才能进一步研究如何读经。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 ,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 ,考据学发展至鼎盛 ,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 ,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 ,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 ,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 ,反对为考据而考据 ,企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流传,主要借助于其撰写的经典文本作为传播载体。《共产党宣言》文本所呈现出的文本主题、逻辑结构、理论主线、运动主体与实践主调足以证明,其生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文本质量。但还有赖于外在的因素。根据具体实践的发展要求,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出一种新的“中国特色”理论来指导解决现实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应具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8.
辜鸿铭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精通多国语言的大学者,他在国外声名显赫与在国内的落寞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跟他的立足点,阐述方式有关,他是以西方视角来向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他对中国儒家学说的信仰和宣传,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执着,使他更像一个理想主义者而非一直以为的守旧主义者。对他的认识有待学术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广西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但到明朝时地方教育基本与内地的正规儒学教育相同步,正规、明确的儒学教育大大加快了广西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步伐。在国家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广西地方官员与各界人士努力推行儒学教育,致使儒学教育在战火纷飞的广西社会中不断强化,为清朝广西儒学教育的繁盛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和为美"这一儒家美学命题的哲学基础进行全面深入地考察,我们发现它包含三个不同层次的内涵: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儒家诗教观;二、含有丰富艺术辩证思想并体现了艺术创造一般规律的古典艺术学原则;三、与礼乐传统和心性哲学深刻关联的中华审美文化之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