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意图会直接影响翻译策略的选定。对于刘姥姥个性化人物语言的翻译,杨译力求准确,更忠实于原文;霍译则喜欢发挥创造,译语流畅自然,更易于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杨译和霍译的不同是由其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的,本文通过比较《红楼梦》的杨译本和霍译本中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语言的不同翻译策略,旨在探讨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的根源。  相似文献   
42.
对于传统的文学研究来说,“文学语言”无疑是一个最基本的学术概念,随着文学与语言学的相互交又以及“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兴起,“文学话语”逐步取代了“文学语言”。表面上看,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态势,然而,从“文学语言”到“文学话语”,这不仅仅只是一种研究策略或研究“视角”的改变,这一过程本身体现着许多方面的观念的“转换”,包括对“文学性”理解方式的转换和语言学观念的转换等。探讨并审视这一“转换”的过程对于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3.
在对平常人生的体验和探究与对当代化的反思和解构中寻求精神上的超越构成了王安忆创作的核心。如果说关注市民理想,执着于对平常人生的体验和探索构成了王安忆创作的此岸;怀抱人理想,坚持向精神空间突进,反思和解剖当代化则构成了她创作的彼岸。此岸与彼岸遥相呼应,有时相互重叠,有时相互独立,构成了非常特别的创作景观。  相似文献   
44.
现代主义意识形态是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批评的一个关键词,他曾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文化分期,这种文化分期有他对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在他看来,现代主义所处的文化语境已显示出由现代走向后现代的历史必然,他对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也是他文化史分期由现代到后现代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对此的探索是本文的主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45.
关于《诗.邶风.柏舟》诗的主旨历来有歧义,但以《诗序》所说的"仁人不遇"之诗为近是。上博简《诗论》第26简的内容,为此提供了新的证据。《诗论》以"闷"字来评析《柏舟》,字意为忧愁。这个评析,是孔子政治思想以及他对于隐士看法的表现。在孔子看来,《柏舟》诗的作者,为国事孜孜以求而不遂其志并被小人排挤的时候,是何等的忧愁,然而这又是非常美丽而无奈的忧愁。  相似文献   
46.
近三年全国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具有情境形式多样化、强化主干知识和知识整合、凸显能力考查、强调探究性等特点,故2014年应做到夯实基础,狠抓落实;注重知识整合,提高综合能力;精练巧讲,提高答题技巧,在遵循教学规律基础上,将学生实际、教材知识、考试特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7.
张鹏飞 《新闻界》2009,(1):129-130
新闻传播和传媒者所面对的受众是被教育和引导者,更是新闻从业者必须尊重和理解的服务对象.既教育、引导、鼓舞、鞭策人,又尊重、理解、关心、帮助人,新闻工作者惟有切实如此实施才是真正地把人放到了"本"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48.
《这片草原》虽是一首小旗歌,但却大气磅礴,通过歌词信息独特的地域性和历史性,彰显了炽烈的草原情怀,镌刻着鲜明的民族特征,是一曲草原的颂歌。  相似文献   
49.
辨析开放教育话语权利,科学地界定出我区开放素质所属层级,从而明确我区现阶段自主学习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和操作方略。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马克思开启了以生存论路向为基础的新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对现实的个人的分析,现实的个人是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其本质是生产,其交往形成了人的社会性,现实的个人的两个方面的同一性是感性意识,现实的个人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制约性,同时分析了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关于存在论起点的基本一致的,并尝试找出二者对人的生存领悟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