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1902篇
科学研究   33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9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Two studies explored the role of the spontaneous use of spatial note-taking strategies (i.e., creating maps and drawings) and spatial ability in learning from a scientific passage. In Study 1, college students read and took notes by hand on a 10-paragraph scientific passage about the human respiratory system. Students tended to use verbal strategies such as lists (on 48% of the paragraphs), outlines (29%) and running text (15%), but also used spatial strategies such as maps (28%) and drawings (11%).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spatial ability and the use of spatial strategies (maps or drawing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learning outcomes, with spatial strategy use explaining additional variance beyond spatial ability. In Study 2, students read the same scientific passage and took notes either by hand on paper (paper group), by hand on a large whiteboard (whiteboard group), or on a laptop computer (computer group). A similar general pattern as Study 1 was found for the paper group, but this pattern was not found for the computer or whiteboard groups, suggesting that the relationships found in Study 1 might depend on the note-taking medium.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in the paper and whiteboard groups spontaneously used more spatial strategies, whereas the computer group tended to use verbal strategies (i.e., words only), suggesting that different note-taking contexts encourage differ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22.
本文概述了"多元解读"的产生及其必要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如何避免对"多元解读"的过分追求所导致的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误区。同时,本文对"多元解读"的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23.
Automatic Chinese text summarization for dialogue style is a relatively new research area. In this paper,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LSA) is first used to extract semantic knowledge from a given document, all question paragraphs are identified, an automatic text segmentation approach analogous to Text'filing is exploited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correlating question paragraphs and answer paragraphs, and finally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generic content and the question-answer pairs to generate a complete summar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our approach is highly efficient and improves significantly the coherence of the summary while not compromising informativeness.  相似文献   
24.
委婉语是语言使用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委婉借助于语音、语法、语用、语义等手段构成,非常得体地表达生活中的那些使人尴尬、令人不快或使人恐惧的事物,本文则主要介绍委婉语的构成手段。  相似文献   
25.
英汉互译中衔接手段的合理转换是实现译语语篇连贯的保证。然而在翻译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转换失当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译文的连贯,甚至造成严重的错误。本文通过对一些翻译实例的分析,阐述造成翻译失当的原因,指出衔接手段合理转换对实现译文语篇连贯的重要性。本文还探讨了衔接手段转换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26.
《红墨坊》是中央台和各地方台正在热播的一套电视连续剧,作为一种以英雄符码建构的民俗神话叙事文本,《红墨坊》有颇多值得研究之处。文章试图引进符号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电视剧《红墨坊》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以期抛砖引玉,推进媒介文本分析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27.
宋玮 《教育科学》2006,22(4):41-43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字词识别研究再次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外心理学界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关于字词识别心理机制的研究,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字词识别在篇章理解中的作用,而且,也为语篇理解和阅读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28.
贺树 《出版科学》2016,24(2):32-35
把高质量的译本奉献给读者,是从事外国经典译著编辑的终极目标。在编辑外国经典译著时一定要忠于原文,与译者交朋友,勤查各类工具书,重视读者意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关注各类翻译赛事以发现和培养优秀译者。  相似文献   
29.
标记事务影响着学者们对思考与写作系统的采纳使用。程序性标记和表示性标记会阻碍这一进程的发展,描述性标记则通过简化机械性任务,让学者们将注意力集中于内容上的做法,以加快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30.
翻译离不开文化的传递,翻译的主要任务是在的文(target text)中再现原文(source text)的思想内容,促进文化交流。文章从分析东西方文化意义完全不同的两组对应词“龙”和“dragon”与“东风”和“west wind”入手,阐明了翻译中的直译是值得推崇的文化传递途径,其能保留原语文化,使读者感到新鲜生动;能丰富译语文化,扩大读者的知识视野:能促进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