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026篇
科学研究   8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5篇
综合类   7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分析了机械设计中思维的概念和基本形式,以核桃破壳为例,提出了在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巧用横向和放射性思维训练的五个步骤,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系统地开发和整理了解决核桃破壳问题的思维,最后给出其中一条思维的创新设计实施实例。  相似文献   
912.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到灯塔去》和演讲文章《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生动地描绘了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不幸的被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并且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性别角色及其性别问题。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对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伍尔夫小说内外的女艺术家们所展现的对传统社会的反叛精神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正是解决当时性别困扰的一条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913.
孟子的道德理想人格之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修养理论,其一是持之以恒的“存心养性”、“反求诸己”的内心修养方法,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格;其二是“明人伦”的教育原则,培养其道德人格。前者是自我教育的方法,后者则须借助于外部的作用,其理论的积极意义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14.
人格: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这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风韵的视角,可对人格问题做一全新解读:一方面,“以心为本”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人格本质;另一方面,“儒道互补”则极好地展示出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915.
儿童英语教学已成为当今英语教学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也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关心的焦点。教师搞好儿童英语教学应遵循儿童英语教学的原则,同时在教学中要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16.
培根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四假相说”的,但他却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基本境况。认识的相对性的产生有着不可消除的根源:人类认识的自我中心的境遇,范式的不可通约性以及语言的遮蔽,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知识论转化为实践论是消解此问题的合理出路。  相似文献   
917.
回溯近代西方唯理论哲学在身心关系学说上的流变,从笛卡儿身心二元论到斯宾诺莎的身心两面论再到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说,对其始终无法解决的困境作出梳理,凸现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突破性。  相似文献   
918.
蒙亮 《成才之路》2020,(8):48-49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过程教学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过程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有:运用思维导图策略做好写作准备,运用小组讨论策略进行习作讨论,运用编辑列表策略进行习作修改,运用反馈沟通策略进行习作共享。  相似文献   
919.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哲学的开端者,他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近代特色,如突出"自我"、颂扬"心力"、重视历史规律的探索、改革社会的政治观等。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920.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meaning attributed to the contribution of technology to pedagogical pract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ICT leaders. While previous studies use metaphors for bottom-up exploration, this study employs an innovative combination of bottom-up and top-down metaphor analysis based on two frameworks: (a) metaphors of general learning (Paavola, Lipponen, & Hakkarainen, 2004)—acquisition, participation, and knowledge creation, and (b) metaphors of digital learning (Shamir-Inbal & Blau, 2016)—toolbox, active player, creative mind, shared desktop, and inter-connected worl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13 ICT leaders, including eight elementary school ICT coordinators and five regional ICT coordinators. All three metaphors of general learning and five digital learning metaphors were found in perspectives and pedagogical practices reported by the interviewees. However, the prevalence of each metaphor and the intersections of general and digital learning metaphors were quite different. The analysis based on metaphors shed light on the perspectives of ICT leaders regarding the meaning and nature of learning processes and on pedagogical practices in their sch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