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77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教育   15439篇
科学研究   225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705篇
综合类   1888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04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647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754篇
  2014年   1884篇
  2013年   1578篇
  2012年   2382篇
  2011年   2215篇
  2010年   1493篇
  2009年   1269篇
  2008年   1444篇
  2007年   1665篇
  2006年   1518篇
  2005年   1365篇
  2004年   1064篇
  2003年   890篇
  2002年   596篇
  2001年   475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模式析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点、线、面的角度,分别论述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的三种基本模式——点状管理模式、线性管理模式、网状管理模式;在分析各模式在图书馆的应用表现形式和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环境管理模式是理想的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以信息社会需求、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特征、教学理论为依据,提出改革办学理念、完善教育体制、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学科建设、改善具体教学模式和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3.
试论图书馆个性服务模式的拓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煊海 《图书馆论坛》2006,26(1):172-175
在网络环境下读者的需求及行为特征已发生显著变化,并向个性化方向转变,图书馆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服务模式的创新就显得非常紧迫。图书馆应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构建个性化服务平台,拓展个性化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图书馆管理如何以人为本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黎洁华  刘彦 《图书馆论坛》2006,26(2):56-58,77
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图书馆管理的实践中去,是时代的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来讲,就是要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就是要培养人、善用人、造福人。  相似文献   
105.
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提出了数字图书馆是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的,是传统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图书馆发展模式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艳丽 《图书馆论坛》2004,24(4):201-202,17
通过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对比分析,指出21世纪我国图书馆发展模式是复合图书馆.  相似文献   
107.
隐性拒借问题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对隐性拒借概念的形成和内涵作了探讨。认为隐性拒借是开架服务时代拒借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产生隐拒借的两个主要原因,软性原因和刚性原因。  相似文献   
108.
网上参考咨询服务活动与知识库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的特点及其网上参考咨询知识库建设的重要性,阐释了网上参考咨询知识库建设和网上参考咨询服务活动之间的关系。结合目前通行的网上知识导航等各种服务模式,与建立网上知识库的实践需求等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9.
我国封建社会的藏书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图书从收藏到流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文章以年代为序,对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图书的流通情况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10.
中国画的"程式化"因素,是中国画的组成元素和表现形式,由它形成的"抽象美"因素,是中国画审美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历代文人画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区别于西方写实绘画的一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