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2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教育   10747篇
科学研究   898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275篇
综合类   56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5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495篇
  2014年   1018篇
  2013年   872篇
  2012年   1353篇
  2011年   1306篇
  2010年   911篇
  2009年   790篇
  2008年   931篇
  2007年   1096篇
  2006年   974篇
  2005年   784篇
  2004年   651篇
  2003年   559篇
  2002年   430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 a period of pedagogical enthusiasm and renewal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ased on a list of articles concerning art education published in Belgian periodicals between 1903 and 1923, the author undertakes an analysis of the title words in order to study how the subject was able to evolve. For this purpose, the pertinent title words are grouped into content categori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se content categories demonstrate specificity compared to other periods. The specificity of the subject at a given moment implie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 consists of the emergence, the decline or the exchange of categories, which can also be demonstrated. The connections of these variations to historical facts are substantiated. It can therefore be stated that these variations represent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subject. However, such emergence, decline and exchange of categories is only possible on condition that each category is able to vary independently of the others. This is shown by an autonomy index as well as by an 2‐test. Thus, art education did not drop from the sky as a ready‐to‐teach school subject. Art education is always what the people make of it, which makes reflection on what it could be or has to be so important at any given moment too.  相似文献   
152.
史家主体意识及其与史学繁荣和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 ,正视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研究史家主体意识的前提。历史认识活动是史家主体意识结构同化外来刺激的过程 ,它不可避免地渗透了史家的主体意识。加强历史认识论的研究 ,是历史认识活动和史学理论发展的需要。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史家主体意识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3.
本文分析了由Li Shishi等翻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英译文的严重文法错误,指出这类低质量的翻译对广大消费者及读者来说是极不公平、极不负责任的,而且践踏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神圣性,必须引起译界重视。  相似文献   
154.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时常涉及的一个中介环节。本文在英汉互译中 ,引入跨文化交流意识 ,旨在立足于传统翻译学对翻译的认识上 ,从跨文化角度深化翻译的内涵 ,并通过分析翻译实践与某些文化因素之间的关联 ,突现出翻译中易出现的文化方面的问题 ,进一步探讨了翻译中应持的文化态度以及翻译者应具备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55.
英语和汉语中有大量的习语,习语是文化的结晶,如何处理文化内涵丰富的习语往往是译者面对的难题之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恪守文化适应性原则,根据文化的异质性和同质性,适时采取不同的文化表现策略,以达到译文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6.
出发点是哲学大厦的地基,对哲学出发点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对一个哲学体系的理解。在哲学界倡导回到马克思的大方向下,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进行澄清。为了充分、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我们追本溯源地探讨了黑格尔如何以“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为出发点展开自己的哲学体系,以及马克思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改造了黑格尔哲学的这一出发点,从而把实践范畴作为自己整个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7.
语义-功能模式的译学理论强调描写双语之间的语义差异和翻译中功能机制的作用,能客观地揭示出一般性翻译规律。把这一模式应用于翻译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翻译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提高他们的翻译技能意识。  相似文献   
158.
For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structure, the internal force will be changed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upports, because the internal force is related to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stiffness EI. When the tension is different with the compression modulus, EI is the function of internal force and is not constant any more that is different from classic mechanics. In the other words, it is a nonlinear problem to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 The expression for neutral axis of the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structure was derived in the paper. The iterative program for nonlinear internal force was compiled. One case study wa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using the different modulus theory and the single modulus theory as in classical mechanics. Finally,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the different modulus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59.
语言主体认知机制的局限性决定了模糊概念的客观存在性。受所指概念模糊性的影响,原语模糊词与其译语对应体(精确词或模糊词)无法实现完全对应的转换关系。双语所指概念应用区域不能完全重舍是造成模糊词语际转换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0.
本文将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主位/述位概念运用于英汉翻译研究,描写发生在小句主位上的语际转换现象,文章集中讨论了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句法结构的区别而造成的主位结构上的两大差异:汉语中居于主位的主语不一定像英语那样与述位中的动词构成动作者和动作的关系;汉语小句复合体中主语常被省略,造成主位空位。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通过对英汉基本句类的主述位结构的对比分析,探讨如何在翻译中处理主述位错位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