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3篇
教育   4795篇
科学研究   31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62篇
综合类   35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数学美的本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学家庞加勒曾把数学美的内容和基本特征概括为统一性、简洁性、对称性、协调性和奇异性.徐利治教授认为这一概括十分精辟,也为大多数数学家所承认.数学美的概念与其它的事物一样,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数学美是现实美的反映,它是现实肯定实践的一种自由形式.  相似文献   
62.
当代大学理念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理念是大学内在的观念与信念。当代大学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是对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对真理的承诺。大学作为学术机构,既要对真理忠诚又要对社会忠诚,这是现代大学理念建构中的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具体表现为:目标理念的学术型与职业型的冲突;学术理念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冲突及管理理念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冲突。而冲突的实质来源于价值观的分野,即理想主义学术价值观与功利主义学术价值观的对立。  相似文献   
63.
对生产力基本概念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生产力的基本概念应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问题,其构成要件应体现生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4.
党的性质是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的统一,实践检验和理论研究充分证明,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的“两个先锋队”理论全面阐述和深刻揭示了党的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及其辩证关系,对党的性质的认识达到了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5.
人性与人的本质始终是容易混淆的两个范畴。本文力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人性和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判定: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包括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性和精神自主性;人的本质是人性得以产生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它是不断生成人性的实践活动本身。实践活动的历史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历史的生成的存在,实践活动的创造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实的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66.
人性假说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分析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基础假设(经济人假设)的贡献和局限,并运用马克思对经济人假说已有的理论突破,分析了近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近期私利最大的本质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地位的复归的必然。现代市场经济和新科技革命必将极大促进人本质的丰富、发展和主体地位的复归。  相似文献   
67.
"反思性教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反思性教学是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强劲教学思潮之一。本从反思性教学的实质、实践合理性、条件、实践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的反思性教学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反思性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改造世界的哲学,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哲学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让学生认识到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哲学。  相似文献   
69.
杜威与施瓦布的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社会学视角比较分析了杜威与施瓦布在科学本质观上的异同及成因。以及二者为把相应科学本质观传达给学生,而提出的改革课程与教学的主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他们对如何看待科学本质,以及对我国j前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0.
孟子所谓人性之善,不仅是一种理论的可能性和逻辑的必然性,而且具有存在性的先天内容。《告子上》第六、七、八章,这里称为孟子"论才三章"。其中所言之"才",是在"与人相近"的好恶之情上呈现人的"良心"或"仁义之心"。良心以"好恶"迎拒事物,必缘境而显现为当下性的种种"端"。孟子举四端为例说明此"端"的逻辑内涵,但所谓"端",却并不局限于"四端"。人心诸"端"既非某种预设性的现成天赋道德情感,亦非某种由积习而成的经验性情感。"端"是人心作为"能、知"共属一体的原初存在方式,在具体境域中的一种当场性和缘构性的必然情态表现。它表明,人心不仅在理性上具有对仁义诸道德规定之"同然",而且在情感实存上内在真实地拥有这仁义,具有实现善之先天的才具。故孟子所谓性善,是一种具有存在必然性的本善,而非仅具某种可能性的向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