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60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39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考虑几何非线性,应用弹性一塑性铰分析模型进行材料非线性分析,研究了高层钢框架结构弹塑性稳定问题。研究表明,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追踪个别杆件进入塑性到结构整体失稳的全过程,确定出钢框架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72.
五四反传统,树立了新的主体精神,也带来了新的个体关怀的问题,这问题在专业的思想家那里没有来得及思考,但是在鲁迅的小说中却有很多方面的描写,也有很多的思考,对于死亡该如何看,鲁迅认为该勇敢的承受痛苦,用理性克服痛苦。  相似文献   
7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虐待动物事件呈现在人们眼前,作为与人类同为生命体之一的动物,对其究竟要如何予以保护已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话题。在伦理学界,对该问题争执的焦点在于对动物的保护是否必须让动物获得道德主体地位来实现。本文作者试以现代自然辩证法理论为考察角度,在分析动物与人的区别及动物的道德主体化理论之不足的基础上来探析动物与道德的关系,认为动物不可能成为人类道德的主体,动物在道德范畴上仍然是一种客体,我们可以把动物纳入道德的关怀范畴,以达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4.
较之西方美学推崇的外在形式和谐,发源于天人合一的深远背景、以自然、社会、人生的和谐为基础的中国艺术的和谐之美,更加深入地触及到了"和"的本质。这主要在于:(1)由天人合一所推衍出来的意境创造理论,正确地体现了审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产生了一种独具风采的审美样式,具有最高的审美价值。(2)揭示了和谐的实质,将艺术辩证思维和方法引入审美领域、启发美学家艺术家们自觉地运用相反相成的法则,将各种矛盾对立的因素有机协调起来,以造成一种起伏变化、抑扬曲折的艺术审美效果。(3)作为一种思想原则,"和"演化出了诸如虚实、情景、文质、风骨、奇正等一系列相对范畴的精湛论述和运用,对后世美学艺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新课程改革期待我们的教育,要努力从多方面、多视角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不断发掘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而目前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本从两个方面谈谈对“教育”的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6.
课堂教学到底缺什么?从课堂片段中失真的声音、褪色的故事、变味的"奖励"可以看到课堂教学的缺失归根结底在于忽视人的存在。由于缺乏对人的关注,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被忽略,人的生存与发展价值也因此被漠视。人是价值的存在,课堂教学改革要以价值关怀为路向,通过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怀,实现教育的"成人"与"成事"。  相似文献   
77.
时间是人的存在之维,教师发展研究在目的价值、过程控制、内容结构等诸多方面渗透着时间关怀的浓烈意识,体现了教育研究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不懈追求和善于梳理时间线索的历史辩证法思维。然而,单一时间、简捷明快的历史性梳理容易造成大量空间信息的丢失,宏观的历史把握则容易忽视中观、微观的空间事件。  相似文献   
78.
史铁生的作品中洋溢着深厚的宗教文化精神,尤其是对基督教文化的言说成为他作品中的一大亮点。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对人本的困境的关注,更有着对救赎的终极眷注。  相似文献   
79.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品质,更是班主任搞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保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胜于友爱,高于母爱.  相似文献   
80.
山水画写生的宗旨是写“境”。当下山水画写生的“对景久坐”之法,是对传统的“偏而常之”的写生方法的一个丢失。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画写境之法,应当重倡写生的自然之境源于观物取象、写生的审美之境取之象外、境是山水画写生的终极目标等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