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47篇
教育   5955篇
科学研究   328篇
各国文化   72篇
体育   362篇
综合类   38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7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476篇
  2013年   737篇
  2012年   601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475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对底层、对苦难的关注成为一种当代学术特有的现象。边缘人、局外人、底边人得到同情和尊重,他们的生活境况和个体生存被纳入到对历史的重新建构之中。然而事实上,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得为每一个人的苦难史立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记录与讲述苦难的后果也许会造成用文字记忆消除对苦难的身体记忆。  相似文献   
992.
顾颉刚先生以《诗》《书》研究证明尧舜禹并不存在的结论和研究方法与先秦古史文献体系构成了矛盾。坚持这种观点和方法的结果,必然导致对先秦古史文献作出系列性的否定,使古史研究结果变得更不可靠。研究先秦古史应坚持文献与实物并重而以文献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初步探讨了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方法的几个原则。认为:历史教材的编写,必须遵循时间顺序;文字表达要准确、简要明了和生动感人。文章还讨论了初、高中历史教材如何避免重复的问题以及中外历史互相联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的有效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教学行为,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的中学历史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趣味性,难易要适度。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适时、适量、灵活,敢于等待,并当堂做出激励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995.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iscuss two complementary life history research projects investigating prospective teachers' identities in relation to their race and social class.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s of one student from each study, they show how both whites and students of color primarily thought about one another as “others”—people who fundamentally differed from one another and whom they understood through preconceived ideas about a group. The authors draw on a Bakhtinian notion of how a “surplus of sight” enables one to develop understandings of an “other” and also of oneself.  相似文献   
996.
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具有现实的意义。通过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中巧设疑问、变换不同的内容呈现方式等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弄清历史概念,梳理历史线索,使用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深入解读《论历史概念》(包括"补遗")这部作品,力图挖掘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思考历史的独特方式:一种基于辩证意象的理解。而且,本雅明的思想正是在这种辩证意象式的历史哲学中发生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弥塞亚(救世)主义的"相遇"与交织。实际上,在笔者看来,这一"相遇"正是出自思想家本人对激进革命的承诺与期待。此外,本雅明在这种历史的辩证意象语境下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发,也是本文着力考察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8.
关于"以史为鉴"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史为鉴",中国传统对此深信不疑。可是,它的存在与价值一方面面临西方理性主义思想传统的有力挑战;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隐喻",也非全无问题,有必要加以逻辑与事实的论证。关于第一方面。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对历史经验的存在和价值表达了明确的否定态度,从他的话里可以揭示出三个问题:其一,历史经验给了我们的教训是,从来没有人从中得到任何教训;其二,即使有历史经验教训,人们也有拒绝的自由;其三,在古今变易中究竟有无相同或相通的经验教训。关于问题一的回答是:黑氏所说乃是悖论(paradox)。关于问题二的回答是:诚如黑格尔所言,对于历史教训之取舍,人们有自己的选择自由,可是对这一自由的选择结果,就不再有选择的自由了。而且,选择的历史前提条件也是不可以自由选择的。从拒绝接受历史教训而失败的例证,人们可以证明历史教训是存在而且起作用的。选择自由只不过是不自由中的自由而已。关于问题三的回答是:没有。为什么?因为历史的经验教训既然是在历史中产生的,那么它就必然离不开它所由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也就必然具有历史性。人类既然生存于历史长河中,那就只能满足于具有历史性的历史经验教训。不过,历史的"变"之中也有其"常",历史流程中的相对稳定性或"常"在不同层次上并不相同,总之,只要在某个层次上有关的历史条件仍然存在,相应的经验教训就是有效的。关于第二方面。可以提出两个问题。其一,以镜为鉴(就是镜),看到的是自己,而以史为鉴(镜),看到的却是它者,历史如何能够为镜?其二,"鉴"字源于"监"字,监的本义是人从器皿的静水中照见自己,而历史则是长江大河,江河流水如何可以为镜?关于问题一的回答是:我们通过作为中介的镜子里所见到的自己只是自己的影象,它并非真实的自己,而是自己的它者、反映了自己相貌本质的它者。自我的认识实际上是必须经过作为它者的中介的反映(reflexion)才能实现的。关于问题二的回答是:人们认识自己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需要或意向决定不同中介的选择,例如,欲知自己的形象可选用镜子,如须知道肺部健康情况可选用X射线照相,欲知自己的历史处境与前程则须选用历史书等。因此,对于"以史为鉴"这种隐喻的意义的深入理解,实际上也是需要逻辑分析的。  相似文献   
999.
苏轼对韩愈的接受是韩愈接受史中重要的一环,迄今为止,学界尚缺乏关于苏轼接受韩愈的深入研究。苏轼对韩愈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韩愈的人品与学问的褒赞与接受。研究苏轼对韩愈的接受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准许收藏外典的佛教戒律使得其藏书内容具有较好的包容性,各种载体的充分利用又使其藏书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基于利益众生的创建意愿及佛教经典鼓励佛法流通的制度,中国古代佛教藏经楼在其服务方面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同时地域广泛、身份各异的捐赠者又使得捐赠活动广泛而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