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579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36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侧重于《原本玉篇残卷》言部中除古、籀文之外的其它文字现象,其中异体字数量最多,另外有通假字、古今字、传抄中的讹误字等,这些珍贵的文字材料对研究文字学,特别是对古文字的考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全文用不同时代的字书对这些文字现象进行初步探索,并上溯到甲骨文、金文。  相似文献   
102.
在人类文化历史形成过程中,动物和人的联系紧密。在英汉语言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动物词汇,其隐喻涵义也相当丰富。对一些常见动物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英汉动物隐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种认知比较分析有利于丰富人们对不同语言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3.
席卷全球的都市化进程,使得长三角城市群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成为都市文化发展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就现实层面而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已经迈进了一体化的实践过程,这意味着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不同区域文化,在首位城市上海的主导下,完全具备了融合统一的现实性基础。就历史文化渊源而言,长三角地区城市文化具有一体化共建的血脉纽带联系。长三角城市群文化研究的现代意义在于,为构建当代长三角城市群的灵魂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为长三角都市群审美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框架,同时,对于艺术化的方式预防和拯救现代都市文明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4.
汉字规范的成果总是能在各个朝代的字书中得到鲜明的体现。基于此,该文以宋本《玉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异体字的整理情况,分析书中异体字的界定方法、来源、结构形式以及与异体字混同的其它文字关系,力求比较全面地认识和总结当时异体字整理的方法和经验,以便为现代汉字规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5.
洪仁矸受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构建了一个美好的新闻愿景;同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又不自觉地将“文以载道”的文化观渗透进他的新闻思想中,着力强调新闻的政治教化功能。洪仁矸新闻思想的内在矛盾,源于两种文化的冲突碰撞,却在无意中构建了当今党报与大众化报刊的两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6.
<听雨楼图卷>、<破窗风雨卷>展示的是元末吴中文人的一场诗歌盛会.它们的形成是元末吴中文人雅集结社的变相延续,是继"玉山雅集"、"北郭诗社"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文人题咏活动.但和前二者"同时同地"的方式相比,它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异时、异地、同题题咏,即"异地同调".这种题咏方式的出现,既折射了时代变迁下吴中文人雅集方式的新变,也表征了吴中文人心态的新变,以及不同心态影响下文学思想的变迁,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诗学意义与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07.
四川是全国五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生活在成都地区的这支一直保留着浓郁的岭南风俗习惯的四川客家人大约是在1680年至1800年左右从粤东、粤北、闽西、赣南等地迁入的。本文将探讨17世纪以来川西客家民居的特点,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探讨客家民居在地域文化中的生存演变方式及其变迁,从建筑文化领域反映客家移民融入不同地域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8.
高职院校要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文化育人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以校企文化互动融通为主线,建设七种学校文化载体,探索适合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七位一体”模式,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9.
Research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what a child draws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the child’s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se the drawings of five-year-old Jordanian children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culture informs the content of their drawings. A total of 736 children took part in this research project (387 boys and 349 girls). Their sample drawings were categoris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themes. Results revealed that children drew pictures related to nature, people, surroundings, letters, numbers, symbols, animals, and transportation. The most frequent content of the drawings related to nature (38.9%) and the least frequent were drawings depicting violence (0.32%). Drawings also showed English and Arabic numbers and mathematical shapes separately and combined on the paper.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10.
Abstract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msterdam underwent important changes in its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 as the city entered what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its ‘Second Golden Age’. Old elites gave way to new and a new more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emerged focused on mass, visible, and consumable activities, including sport, in which the body played a central role. This was especially apparent from the late 1870s and 1880s when spatial changes within the city helped to ensure that sport was increasingly the location for new kinds of associational activ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s, all underpinned by the potential for profit. Entrepreneurs such as Perry & Co., De Gruyter, and the Amsterdamsche Sport-Club were able to effect strategic combinations between the new body culture and consumerism, producing a range of new products and exploiting new technologies to create new markets. In seizing these opportunities, Amsterdam's entrepreneurs were also reproducing the concept of the trainable, measurable, and consumable bo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