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78篇
科学研究   39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6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Kirsty Rolfe 《Media History》2017,23(2):159-176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news of the siege and fall of Heidelberg in 1622 was conveyed, both in printed news pamphlets and in the regular letters of news written by the Cambridge scholar Joseph Mead. Through this, it investigates the ways in which contemporaneity (to use Brendan Dooley’s term) is produced, and complicated, by the time taken to transport international news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Reports of the fall of Heidelberg arrived in England some time behind events, and often unconfirmed, promising confirmation and further crucial details to follow. The awareness of contemporaneity across European space foster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foreign news was complicated by its belatedness. Furthermore, as Mead’s letters demonstrat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news networks could be subject to disruption and delay, making the forward projection of serialised news texts fraught with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102.
金融工作是维持抗日根据地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为坚持敌后斗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皖江抗日根据地为了发展生产、保证抗日军民物资需求和维护群众利益,实行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金融政策,与敌展开经济斗争,发行了货币,稳定了金融。皖江抗日根据地的金融工作是被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为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以《红色的山丘》和《夜壶》为例,剖析了韩国作家河瑾灿作品中“红色”这一象征符号的丰富象征意义。河瑾灿在其作品中运用“红色”等象征符号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这一主题,揭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战争的罪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4.
改革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转移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就业现状的基础上,从职业教育如何促进农民转移的角度探讨了职业教育在满足转移农民的教育需求上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职业教育如何在运行机制上进行改革,以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就业技能而促进他们有序、高质量地向城市转移并实现再社会化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5.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对苏联实施了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闪电战,苏联的领导阶层和部队对此几乎毫无准备。由于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对内外态势判断失误,加之军事思想陈旧失灵,并且军事战略明显失策,因此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06.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在同日伪军进行军事、经济等斗争的同时,还开展了激烈的对敌文化战,它大致经历了宣传动员、对敌政治攻势和群众性文化战三个阶段.参战主体从军队、专业剧社扩大为边区全体军民,宣传重点从动员群众、瓦解敌伪军逐渐发展为积蓄力量、准备战略反攻.并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它充分发挥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有效地弥补了边区物质方面的劣势,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力,既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对解放战争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章叶频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并在文学革命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诗人。“九·一八”事变后在《星原》第十四期上首次以红叶的笔名发表《溪畔哀歌》。在国难当头 ,他追随了左翼作家们所身体力行的诗歌大众化的路 ,在他提议下《塞原》推出《新诗歌专号》,他与塞原派其他诸诗人一道把绥远地区诗歌大众化推向了新的高潮。他不但在诗歌创作上获得硕果 ,而且在绥远地区革命文学理论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08.
三十年代中期,革命文艺阵营内部发生了“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是鲁迅参与这一论争的重要文章之一。作者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民族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使命,关于文学反映生活、服务革命的普遍规律等的论述,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见解,表现出惊人的一致。  相似文献   
109.
文章根据查阅到的清代和民国档案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所得和民间传说,论证了清代以来罗布泊地区与和田地区的双向移民活动,指出所谓罗布人中有来自和田的维吾尔族移民,罗布人也曾移居和田。同时附带考证出出现在西域探察史上的昆其康伯克,只是官府任命的罗布泊地区阿拉干庄的伯克,并非世袭伯克,更不是所谓"末代楼兰王"。  相似文献   
110.
造今学术界对抗战时期防护团研究有所忽略。本文在档案资料的搜集和梳理基础上,对这一组织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的各个时期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厘清,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