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3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3728篇 |
科学研究 | 220篇 |
各国文化 | 6篇 |
体育 | 320篇 |
综合类 | 370篇 |
文化理论 | 3篇 |
信息传播 | 1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228篇 |
2013年 | 229篇 |
2012年 | 349篇 |
2011年 | 376篇 |
2010年 | 329篇 |
2009年 | 272篇 |
2008年 | 310篇 |
2007年 | 425篇 |
2006年 | 421篇 |
2005年 | 382篇 |
2004年 | 327篇 |
2003年 | 281篇 |
2002年 | 243篇 |
2001年 | 205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Mayumo Inoue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2018,19(4):536-550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examines the resurgence of popular, semi-academic nationalist discourses that solidify the figures of “Japan” and “Okinawa” within post-1945 U.S.-led formation of nation-states across the Asia-Pacific. It critiques two discourses that are symptomatic of such a return to the figure of the nation: developmental economist Matsushima Yasukatsu’s thesis of “Ryukyu’s independence” and philosopher Takahashi Tetsuya’s call to relocate the U.S. military bases from Okinawa to mainland Japan. These symptomatic instances of the mutually transferential nationalisms in Okinawa and mainland Japan rely upon crudely culturalist assumptions about the self and the others and are thus surprisingly oblivious to how the very nation-forms have been instituted as part of imperial modernity. Their implicit figurations of the exemplary national subjects partake in the biopolitical assumptions as to whose lives must be “made to live” and “made to die” within and outside the border of the national. Ultimately, such nationalist discourses about Japan and Okinawa engage in a zero-sum exchange of imperial shame and colonial shame, a process that further stabilizes the co-operative placement of local nation-forms within the U.S.-led inter-state regime of warfare and biopolitics. But insofar as these discourses require the images of the nations that they seek to represent, their (re)production of what Naoki Sakai calls “a schema of co-figurative” nationalities needs to be critiqued through an exploration of a radical aesthetics and affect that pertain to image production.The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 presents my interpretation of artist Nema Satoko’s recent book of photography titled Paradigm, a work in which both bodies and objects explore their potential transformations in the midst of their precarious exposure to one another. I argue that Nema’s images of fragile bodies and objects in the present landscape of Okinawa are poised on the cusp between the past that invokes a sense of shame and this past’s potential future that necessitates an ethical posture of humility. In the vicinity of Adorno’s notion of “art’s shame,” Nema’s photographic images illuminate an amorphous realm of fragile beings, whose linkage and exposure to one another opens a space of viability that is obscured by the biopolitical imaginaries of nation-forms. 相似文献
32.
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的理念与行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玉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2):27-29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成为歌颂人、尊重人、一切以人为中心,塑造和谐发展的人舞台。通过奥运会这一东西合壁、雅俗共赏的体育载体,实现东西方化的大交融;在新世纪举办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奥运会,将使我们重新认识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实现它的目标。 相似文献
33.
1985-2000年湘西、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提高湘西、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利用湘西、青藏高原2000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湘西、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状况作15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1)15年间,湘西、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发育速度,土、撒族学生明显快于土家、苗族学生,发育过程多数出现提前,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除土族学生外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肺活量的相对值和绝对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部分素质能力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其中,耐力素质多数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34.
论竞技武术套路审美范式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尝试将科学的“范式”结构分层方法引入竞技武术套路审美领域,对竞技武术套路审美的结构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竞技武术套路审美的信念层次是战斗的意境理念,概括层次是审美主体对运动员创设的运动形象的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的统一,解释层次为审美直觉、审美领悟和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35.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商业足球由于新闻媒体的宣扬,亿万球迷的忠诚,足球赛制的改革,足球健儿的拼搏,企业团体的赞助,正在展示着她无比诱人的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36.
季敦山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1):33-35
美育是人类传授现有的审美文化,并启迪新的创造的一种教育文化活动。美育在体育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美”表现在各个方面,“美”贯穿在课堂的始终,既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科情感。 相似文献
37.
赵钟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7):22-30
以身体美学为核心对象,从个体内部的审美素养与外部的媒介传播出发,纳入审美偏爱的调节效应,对个体体育艺术审美体验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剖析。研究发现,审美观念、审美知识与审美能力是主体感受体育艺术审美活动的基本素养,其与外部传播媒介会共同促进个体在体育艺术审美过程的感知体验。研究认为,正视个体对体育艺术活动的客观表达可以弱化人们的主观认识与评价,有效促进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素养将有助于个体在体育艺术活动审美中产生更丰富的体验感,进而获得满足感、愉悦感。 相似文献
38.
健美操是一项美的运动,它以独特的魅力,在艺术的殿堂里闪闪发光,成为美的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放射出夺目的光芒。在健美操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增强自己的体魄,也能体会到其所蕴含的美学特征,从这一层面来说,美育是健美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健美操教学中的美学特征,探讨了健美操教学过程中的美学渗透。 相似文献
3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分析鄂西地区开发户外运动产业的比较优势,提出政府要将户外运动产业作为鄂西地区的优势产业来扶持,重视区域内户外产业的整体规划,重视挖掘大众户外运动市场的需求,重视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鄂西户外品牌的打造,重视对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40.
西方体育在西藏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历史年代为线索,历史史实为根据,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体育在西藏早期的传播过程和传播方式,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历史影响。 本文认为西方体育在西藏早期的传播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清朝末年的1906-1911年。第二阶段为辛亥革命爆发后,至二十年代中,第三阶段为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1934-1949年。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为中央政府在西藏两度传播西方体育。成绩明显,是重要阶段。中央政府在西藏传播西方体育的主要方式是在兴办新式学堂(包括编练新式军警)时,按照西方模式开设体育课程,修建体育场地,添置运动器械,创立学校体育,扩大社会影响。西藏学校体育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体育在西藏的正式传播,也标志着西藏体育步入了近代体育的轨道。它无疑对近代中央政府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统一,以及为西藏后来发展现代体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