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650篇
科学研究   67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4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纳西族黑白色彩崇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西族的色彩崇拜主要包括黑色崇拜、白色崇拜。其中黑色崇拜在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 ,在早期处于纳西文化的主体地位 ,是纳西文化胚胎———祭天影响的产物 ,纳西族的自称也源于此。白色崇拜是唐宋后期才出现的 ,是受到白族、藏族白色崇拜影响的产物。纳西族的色彩崇拜既是自身民族文化发展、传承的结果 ,也是与周边民族文化融合的特殊产物。  相似文献   
152.
“白虎为害”不仅反映了秦对巴蜀地区的经略与管理,也深刻体现了秦对巴蜀之民的民族政策。它不仅是巴人对秦国统治的一次大起义,也有巴人复国运动的倾向。白虎被射杀导致的四个结果说明“白虎为害”事件对巴人、土家族风俗的深刻影响,它导致巴人分裂,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巴人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3.
不同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同一种色彩对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尽相同的反应,而不同色彩的组合所产生的奇妙诗境更给人带来丰富的心灵体验。台湾当代诗坛的萧萧就是一位善于通过舞色弄彩来表现自己诗思的一位优秀诗人。在萧萧的色谱中,"白色"语汇是非常独特的一类意象,白在萧萧的诗作中通过表达、变形,展示了丰富的意象含义。其诗作中的白可以分为"超脱现实的白"与"直面现实的白"两种类型,其中既包括富有禅意的色彩,又包括对自然生态的感叹和人生衰弱的感伤。  相似文献   
154.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地评价教学质量对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介绍了基于物元模型的一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法。针对以往定性评价和指标综合指数评价中存在的信息屏蔽问题,试着应用物元分析法来进行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以弥补以往评价方法的不足,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5.
以甜叶菊试管苗为外植体,研究了MS培养基中微量元素对甜叶菊试管苗增殖、生根、生长及移栽等影响;同时也探讨了培养基中添加马铃薯汁、椰子汁、香蕉泥和水解乳蛋白等对试管苗增殖、生根、生长及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对试管苗生长、增殖、生根产生重要作用,其中硼、锌、铜、铁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锌元素是培养基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影响试管苗的生长,而且对试管苗的移栽也产生较大影响,增加MS培养基中的锌元素的浓度,可促进试管苗的增殖、改善试管苗的质量;培养基中添加马铃薯汁、椰子汁、香蕉泥对试管苗的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香蕉泥能明显改进试管苗的质量,试管苗茎杆粗壮、生长旺盛,但添加水解乳蛋白却抑制试管苗的增殖和生长;在试管苗生根阶段,添加有机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6.
爱作为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其本质是通过把在伦理关系上相统一而又分离的事物重新整合起来,以化解各种伦理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爱的本质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即通过爱自身的整合力量能够激励道德主体扬弃身与心、个体与伦理实体以及天人之间的分离,从而实现身心关系、人伦关系、天人关系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57.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教学系统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教师、学生、教材是实体要素。英国詹姆斯·阿瑟顿教授根据这三者之间复杂的矛盾关系与不同的聚焦点,提出了以此三要素为主体的六种不同的教学系统模型。每种模型各自都具有优缺点,这决定着教学中所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及建立的师生关系等的不同,背后更蕴含了不同的知识观、学生观与教学观。  相似文献   
158.
《小白兔姑娘》是河北作家雁翼创作的儿童诗集,它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策略。诗集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的方式,从神话传说故事中提取素材,将听来的故事转述给读者。独特的儿童视角使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诗集采用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结构模式,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往事回溯式的叙事方式表现了雁翼浓郁的怀旧情结,增加了诗歌叙述主体情感表达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9.
This article documents a series of programmatic strategies developed within an Asian American Studies Program at one urban public university to impact positively the education of K–12 students and teachers—especially, but not exclusively, those who are Asian American. The article first presents four critical challenges facing practitioners in the Asian American Studies field who wish?to intervene more actively within the domain of K–12 education. These include the complex demographic realities of Asian American populations; the exclusion of Asian American Studies content in the K–12 curriculum; the limited flow of Asian Americans in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the confounding impact of high-stakes testing across all these areas. The article then describes six specific interventions by a university-based Asian American Studies program that have ecologically supported Asian American teache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K–12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arent/family training and high school youth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0.
Knowing the subject matter of a secondary‐school science subject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undamental yet largely neglected distinction between school subjects and academic disciplines in the discourse on teachers’ specialized subject‐matter knowledge. It analyses and critiques the curricular positions embedded in that discourse in the light of five possib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hool subjects and academic disciplines. Invoking Dewey’s logical‐psychological distinction and research finding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subject matter of a secondary‐school science subject instead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its parent academic discipline lies at the heart of secondary‐school science teachers’ specialized subject‐matter knowledge. Knowing such subject matter entails knowing five intersecting dimensions: the logical, the psychological, the pedagogical, the epistemological, and the sociocultural. Implications are drawn concerning theorizing about what secondary‐school science teachers need to know about the subject matter they are expected to teach, subject‐matter preparation for teach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