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Researcher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self-affirmation intervention may motivate students to approach a challenging task and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However, we posited that self-affirmation may not be beneficial for students whose self-esteem is based more on others’ approval (i.e., having high others’ approval contingencies of self-worth; OACSW). This is because the main motive for undertaking a challenging task among high OACSW students may be to obtain others’ approval and increase self-esteem. Being self-affirmed may increase high OACSW students’ sense of self-integrity, satisfying this motive, and thus cause them to perceive a lower value in undertaking the task. Consequently, high OACSW students would be less inclined to undertake the task and would not perform more favorably on it after being self-affirmed. In support of this hypothesis,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1 (value affirmation) and Experiment 2 (attribute affirmation) showed that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did not receive self-affirmation, OACSW tended to b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tendencies to confront a challenging task and their performance. However, for self-affirmed participants,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ACSW and both their tendencies to confront the task and performance flattened, and even went negative, mainly through a reduction of perceived value in confronting the task. Potential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2.
基于改进TAM框架的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愿性原则是当前宅基地退出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对盘活闲置宅基地、实现农户宅基地资产权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改进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利用安徽省合肥市近郊肥西县农村与偏远宿松县农村738份农户问卷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的效应、作用路径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①期望权益诉求、实现期望权益的信心与确权效应认知等因素对宅基地退出行为意愿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在近郊县农村,合理补偿、新区安置或代际继承是农户重点关注的期望权益,农户退出宅基地信心主要源于“自发性”与“诱发性”驱动力;在偏远县农村,新区安置或代际继承是农户重点关注的期望权益,农户退出宅基地信心主要源于“诱发性”驱动力;近郊县农村宅基地确权对农户退出行为意愿的激励效应大于偏远县农村;②2个区域农户退出行为意愿的作用路径中: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传递中介效应显著,满足农户期望权益并增强其信心,是推进宅基地退出的重要条件;2个区域潜变量总效应排序一致:确权效应<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但近郊县农村各潜变量总效应强于偏远县农村;③近郊县农村同类型农户分化组各潜变量效应明显强于偏远县农村;近郊县农村深分化农户组呈现确权效应强于感知易用性,这预示未来宅基地确权比政府的强力推动更能有效激发农户退出行为意愿。基于此,应依据地区差异,从尊重农户期望权益诉求、增强农户信心及保障农户宅基地产权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宅基地退出政策。  相似文献   
33.
肯定、否定和羡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认知角度研究汉语语法,肇始于朱德熙,展开于沈家煊、石毓智,等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正一步步走向深入。其前景是乐观的,但问题及困难也逐步显现。就特定的肯定、否定句式以及否定的羡余而言,并以“没有VP之前”为例,认为这一有否定标记的句式比没有否定标记的另一句式,即“VP之前”,仅仅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这样的分析未免简单。“没有VP之前”的句式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它与汉族人民谦恭、内敛、守常等社会心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4.
燕立乾 《科教文汇》2011,(22):84-85
本文就现代汉语中"好不AP"这一奇特的现象展开讨论,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这个现象所体现的语言规律,对这一肯定和否定不对称的现象加深认识,从而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正确的表达思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本文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将肯定方面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否定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混同的现象教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36.
戴震的自由精神所建立的伦理基础有而且只有一个:把人当人。戴震将"人"这个概念作为其伦理思想建立的基础,他的情欲肯定论具有鲜明的"重生"的特征,矛头直接指向程朱的天理人欲之辨。戴震认为,生活的价值是道德价值的基础,不能在追求道德价值的同时将生活与道德完全割裂开。  相似文献   
37.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样的意思,说法不尽相同。因此,在将英语翻译成汉语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正确的翻译方式,英语的正反译和反正译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8.
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 ,介绍了数学分析中常见的八种二重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39.
在1940年代,丁玲的作品中对男性表现出肯定与批判的双向深化的倾向。一方面她充分肯定了战争中延安男性的阳刚美,这阳刚美,表现为“义”“力”和“崇高”的结合;另一方面,她也认识到解放区男性头脑中的封建意识仍然根深蒂固,对女性结婚、落后问题、贞节观的看法暴露其观念的滞后,同时也表明当地妇女的地位并不让人满意。  相似文献   
40.
美是一种肯定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是一种肯定性价值。美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中生成,审美主体与客体具有内在的同构性,客体成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时,客体便具有了能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给主体带来精神愉悦的价值属性,美也就生成了,客体成为了美的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