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礼乐合称并不表示二者在先秦政教中始终一体而并重。礼教与乐教的关系与地位的不断变化,实质反映了先秦意识形态政策的变迁状况,对儒家礼乐文化思想之形成以及汉代意识形态政策之取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2.
霍小玉不是妓女,而是被封建贵族遗弃的贵族,是正逐步融入市民阶层的城市贵族;霍小玉的悲剧与社会与时代固然有关系,而直接和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于李益个人,其所以负心,主要是缘于软弱和自私。小说的主题是在男女情感的视域下,探讨什么是"丈夫(男人)"和怎样去做"丈夫(男人)"的问题,旨在教谕文人士子们:女子本性柔弱、痴情而善良,为女子所倾心的文人才士务须珍视她们的爱,对她们的爱负责任,随意作践和伤害她们和她们的爱,到头来不仅害人也会害己。《霍小玉传》的思想价值,一是揭露了封建文人轻视和践踏妇女的罪恶,反映了封建时代一部分进步文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精神;二是揭示了"礼"与"情"的矛盾冲突,反映了礼教害人的残酷现实;三是揭示了市民阶层对现实社会的一定超越,反映了唐代市民思想解放的程度;四是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事实婚姻的漠视,反映了"始乱终弃"悲剧不断上演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33.
衡阳影戏和其他地区的影戏一样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但作为衡岳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功能在具体内容、表现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浓郁的地域色彩.衡阳影戏具有很强的宗教仪式功能,这主要是体现在演出的"开台"、"扫台"仪式,以及某些特定场合如"新屋戏"、"还愿戏"的演出过程中.  相似文献   
34.
乐从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神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化以“致中和”为最高境界,追求艺术的韵律与个体身心、社会秩序和宇宙运迈的协同和合。中国传统建筑“阴阳合气”,以个体的身心节律为基础,建构合宜的空间尺度和灵活的空间界面;中国传统建筑“明分使群”,以人伦秩序为布局原则,以数理和谐为形式规律,将严密的礼制仪规演绎为严谨的空间序列;中国传统建筑“立象尽意”,将深奥的哲“意”寓于生动的“象”符,以建筑形式体现空间生成规律。  相似文献   
35.
辞赋源流谈     
原始巫祭仪式活动造就了辞赋产生的客观环境,巫祭咒语成为辞赋的萌芽。辞赋的许多特点都来源于巫祭活动的仪式和咒语,这不仅直接影响了辞赋的源,也影响了辞赋的流。辞赋的发展透露出文化的力量和社会时代变迁的力量。  相似文献   
36.
“兴”的审美效果有高下之别。“兴”有不同的类型。兴是“诗缘情”理论的实践及发扬,是一种独特的生命省察方式,是中国古人混沌思维、巫术思维的具体体现。探讨兴的原始发生可以看到,最早的兴句可能是人对神的致敬、问候,是诗歌权力性质与一般口语的标志性区别之一。将“兴”规定为“物”“我”的审美互动可以具有普遍的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37.
李霞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4):115-116,120
礼仪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礼仪教育实践,论述了高职礼仪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8.
纵观儒家思想史,对维系社会秩序的"礼"的合理性的论证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儒家思想家在看到"礼"的规范作用的同时,又看到了"礼"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束缚。为缓解"礼"与"人性"的这种对立与紧张,他们从理论上做了种种论证。  相似文献   
39.
荀子强调以礼治国,提倡按社会能力划分社会成员等级然后承担不同社会事务,认为这样就会出现"职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乱"的社会大治局面;认为按能力划分社会成员等级的群体一旦形成,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能力也会加强,便会出现"人定胜天"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周颂》、《安世房中歌》、《郊祀歌》同为祭祀诗,它们在为"安上治民"、"移风易俗"服务时,除了共同的祈福敬神功能之外,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周颂》对周王朝德行的歌颂,《安世房中歌》对高祖功德的描述以及《郊祀歌》浓烈的汉代风尚,都是这一变迁的鲜明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