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一,与其说女真祭祀近于契丹,毋宁说更近于赵宋。二,《大金集礼》卷十抄自《通典》,不可为大金方丘仪之证。三,女真人接受了德运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从古文字看商周祭祀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人非常迷信,祭祀特别频繁。周人在商人的废墟上立国,传承殷商祭祀文化,并进行了诸多改革,从而形成独特的周文化。从商至周,祭法由繁趋简,祭祀对象由天神,地祗、人鬼几乎无所不祭转向主要祭祀血缘近亲、祭品种类、数量由多变少,祭祀场所主要转向宫内,祭祀观念中渗入新的内容“德”,并以祖德来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本主要依据献考述祭祀路神的仪式“祖”在唐以前的情形。考述的目的是为了复原汉唐间诗歌写作的一种环境,并希望借此个案的研究,重新唤起对于学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44.
仪式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走过千百年历史,对于仪式中的契约的理解,从口头到文字,还将在人类的生活中长久流传下去。通过将闽西民俗生活中某些仪式契约的目的与双身禁忌之间的联系进行还原,从而追溯区域人群的生存与心理状况,在讲述禁忌根源的同时,以期破除陋俗。  相似文献   
45.
基于民间文化又不断吸收正统思想的"报恩"是中国几千年文学的主题之一,它超越时代并与人们诸多的文化观念互动,形成一种自成体系而又较为稳定的文化心态。中国古代灵异报恩小说在历时性的发展中展现了共时性的特征,动物报恩型主要倾向于吸取民间文化而精灵报恩型在民间文化的底色上儒家文士文化成为前景。每一个时期的报恩类型都是作家们在民间与正统的思想中进行的一种不完全的超脱,但这种不完全的超脱又是对前一个时期报恩作品的艺术与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大理巍山大仓镇啄木郎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在自然环境相对僻远,农耕文明积淀深厚的少数民族自然村落中,村落仪式的变迁一定程度上逊于物质文化的变迁,而在村落宗教仪式中的彝族宗教精英,在村落宗教仪式中表现出了较稳定性的功能特征。这主要是源于彝族宗教精英所依赖的一定的文化生境土壤的存在与变迁的弱性所导致的,但总体而言,其文化生命体依然处于动态的应变之中。  相似文献   
47.
在畲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闽东畲族民众创造并继承着一系列传统的祭祀仪式,由此而衍生出了独具特色的祭祀舞蹈,传承其个性化的民族精神文化。在丰富的祭祀语言中,将祖先崇拜、自然敬畏、传说等融合一体,丰富的仪式既为畲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色彩,同时也带来了颇具个性的审美文化。通过对祭祀仪式这一特定现象进行观察,我们可以打开了解畲族文化,探究其精神世界的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48.
《论语》各篇虽看似散乱,实则各具集中篇旨。《为政》篇的主旨在于“为政”,集中论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第一、二章点明为政之主旨,即是通过“无邪”之心施政,而达于“无为”的为政境界。第三章,指出孔子政治观之依归在于“礼”。第四章,回顾自己学于礼、立于礼、行于礼、教于礼,最后达于无“礼”之处而有“礼”的儒家“无为”境界之经历。其余诸章,分论孔子政治观之孝治根本以及为政中的君臣之道。  相似文献   
49.
赵红红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3):113-115,127
射礼是先秦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集射箭、礼教和娱乐于一体的弓矢竞技活动。文章着重回顾了先秦射礼研究的两方面内容:一是综述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有关射礼的原始材料及其主要论著;二是现代学者从探索射礼的起源、嬗变、发展、组织和文化等方面对先秦射礼进行的研究,最后对先秦射礼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魏晋时期是朝代更迭频繁的一个时间段,巫医之职到了魏晋时期进一步出现了职能的分工。“巫”的职能更多地体现在战事占1、以及治病救人,而“医”则趋向科学化的治疗疾病,并且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根据文献记载情况可以看出魏晋战乱时期的“巫”“医”分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