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洪武时期,朱元璋崇尚文治,推明儒术,祭孔之风渐兴,相关仪制初步形成。在祭孔时间和规模上,确立了每年二、八月遣官祭孔的规定。在祭孔仪式上,承宋元旧制,在乐章、器物、祭祀程序等方面,亦逐步形成了更为严密、庄重的规定。凡此,洪武祭孔之制已较为系统、完备,成为明代祭孔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62.
祭礼是古代人们向神灵致敬和献礼的仪式,作为一种政治典礼,它表达天命信仰、华夏正统、纲常道德等政治信念。司马氏在禅魏建晋的过程中,与曹氏不仅有政治、军事上的斗争,而且祭典礼制也在随着政治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了政治的某些变化。文章从祭典礼制的角度分三个时期(司马懿时期、司马师司马昭时期、司马炎时期)考察了其在魏晋禅代中的变化与作用。  相似文献   
63.
彝族曾盛行山神崇拜,祭山神是彝族民间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仪式之一。20世纪60至70年代,祭山神仪式被强行禁止,20世纪80年代后,在一些彝族民间文化精英和学者的推动下,简单的祭祀仪式逐渐复兴。2011年3月6日(农历二月初二),云南双柏县他宜龙村彝族祭山神仪式是在当地文化精英的倡导,"草根"力量的响应和推动,专家学者的参与和支持,当地政府默许的一次较大祭祀仪式的复兴和重构。但群体性的祭山神仪式能否走下去,每个环节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4.
据调查,今湖南怀化、长沙,浙江余杭、绍兴、宁波等地的部分方言中仍然保留了早期古汉语"居"用为"蹲"的现象。而对其相关文化背景的研究显示,商代和商代以前,蹲居是中国古人放置和休息身体的主要方式之一。周代以后,由于更多坐具的出现,尤其是礼文化的流行,上层社会和书面语言秉持正统的礼仪观,将蹲居排斥在外。可是由于跟人身体行为相关的口语所具有的特殊的稳定性,同时作为一种非常容易实现的放置和休息身体的方式,即使周代以后在没有坐具和不太强调礼仪的场合,蹲居仍然会被采用。这就是"居"用为"蹲"能够在方言中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关于“三年之丧”的起源,人们一直聚讼不已,见仁见智,迄无定论,本对王念孙、李洪君所主“三年之丧”为周武王创制之说进行了考察,分析和论述,认为此说缺乏献学和历史学依据,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66.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转型的时期,氏族社会传统的早期宗法制向发达的地域国家制的过渡,作为先民的礼仪规范也发生了理论的变迁。文章从孔丘“克己复礼”的思想对氏族社会传统的早期宗法制的极力维护,阐释社会转型对儒家理论的挑战和荀子为适应新形势而提出的“礼法互补”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7.
先秦有蜡祭之礼,向来受研究者关注。从古代典籍记载看,“蜡祭”之“蜡”,本作“腊”,共有三训。但是从目前研究看,大多遵从其中的一说或者三者并存之。从训诂学角度去考证这三训的具体内涵及相互关系。蜡祭之“蜡”,本训为蝇蛆,而跟用作祭祀之名的蜡祭本无关系。腊蜡二字相互假借,不能仅仅以文字演变为由而轻易下结论,而是自有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68.
中国荼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与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道教讲究阴阳五行,而茶分青、白、黄、红、黑五色。陆羽在《茶经》中就有两晋时道人饮茶的记载。到了唐代随着道教的盛行,道教尚茶嗜茶之风也更加普及,道观一般都专设“茶堂”作为以茶礼宾的场所,还以茶供养三清、招待香客。可以说道茶文化是中国道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禅茶文化的兴盛,道茶文化逐渐走向衰微,笔者根据史料编创的《武当道茶茶礼十八式》将武当武术、武当道乐、武当道教文化等元素与茶叶冲泡手法有机结合,用艺术的方式重现了道荼文化的仙姿道骨。  相似文献   
69.
死亡如幽灵一样徘徊在人类身边,引起了古今中外众多哲人的思考。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死亡观内容极其丰富。在孔子看来,死亡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偶然性。死亡可悲并且可恶。当生命与仁德发生矛盾时人们要选择杀身成仁。在鬼神观上,他怀疑鬼神有知觉。他重视丧葬祭祀等死亡仪式,主张进行丧葬祭祀时要依礼而行。  相似文献   
70.
鲁迅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站在时代的峰峦之巅,以其犀利的目光俯视人生百态,洞察世间痼陋,面对几千年封建文化铸就的沉滞历史,毅然掮起思想启蒙的重任,对旧文化所作的透辟的剖析中显露出深刻的批判,开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把揭露的矛头指向一个足以消蚀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封建文化系统这个黯然灰冥的黑洞。孔乙己是由腐烂发霉的封建科举文化制造出来的可悲的殉葬者,丁举人则是这种文化的自觉的维护者,在社会关系中构成了对立的两级,但作为封建贵族文化的追求者,却在相同的精神内部的关系上,用各自的行为方式作出了不同角度的否定,从这一点来说二者又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