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了Qk型空间Qk,α与Bloch型空间Bα的关系,给出了Qk空间与Bloch空间的一个等价条件的又一证明,并且加以推广,给出了Qk,α=Bα的一个等价条件。  相似文献   
102.
证明了αk-较多规则满足K.O.May和A.K.Sen提出的关于序数型的匿名性、中立性、局部非独裁性及pareto原则等理性条件,并给出了该规则的几个性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原发性痛经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和PGF2α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临床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平均年龄22.3±7.1岁,正常对照组健康女性60例,平均年龄21.5±5.4岁,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USA)法测定经期外周血PGF2α浓度和白细胞介素-4(IL-4),IL-10,和INF-γ水平。结果:二组经前和经中PGF2α水平均显著增高(正常对照组经前45.46±11.48pg/ml,痛经组经前51.31±15.88pg/ml),但原发性痛经组病人经期PGF2α(182.66±68.67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7.59±38.55pg/ml)(P〈0.01);痛经组IL10经中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53±1.33与13.14±1.41pg/ml)(P〈0.01);病经组IFN-γ IL10经中显著增高(16.49±4.63与9.12±1.55pg/ml)(P〈0.01)。结论: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PGF。分泌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研究赋值格为非线性序的一种非经典逻辑低矺#.在该系统中,格结构不同于Boole代数,蕴涵算子→取Kleene-Dienes算子RKD.得到若干结果,特别是K#-准重言式恰是经典命题逻辑C2中的重言式,从而也等于C2中的定理,即QT(K#)=T(C2)=Φ├ .  相似文献   
105.
给出了单位圆盘上不同加权Bergman空间之间的加权复合算子有界性及紧性刻划  相似文献   
106.
α是环R的一个自同态,引入了(α,3)-Armendariz环的概念,它是3-Armendariz环和α-Armendariz环概念的推广,证明了若R是域且α是环R的任意单同态,则R是(α,3)-Armendariz环.R是(α,3)-Armendariz环当且仅当Ra是(α,3)-Armendafiz环.列举了一些例子和反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血清TNF-α、TGF-β1的变化.[方法]121例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两组,均以综合治疗为主,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共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eAg、HBV-DNA、TGF-β1、TNF-α的变化,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HBV-DNA转阴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NF-α、TGF-β1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病死率也下降.[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应该尽早应用抗病毒药物,这对减少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有益.  相似文献   
108.
α -耙基环己酮为原料 ,经氧化开环制得中间体ω ,ω -二氯 -ω -硝基己酸甲脂 ,脱硝基后制得ω ,ω -二氯己酸甲酯  相似文献   
109.
采用超声波技术和溶胶-凝胶法,结合真空干燥的方式,制备球形纳米氧化铁。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所得纳米氧化铁的结构、形貌及其粒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0℃的低温条件下就可制备得到球形纳米α-Fe2O3,其结构为斜方六面体结构,粒径约为10nm。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根据化学成分资料,探讨了百合科贝母属在植物化学分类上的指征,指出5α-cevanine类 异甾体生物碱为该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Characteristic constituents);从其生源上看,结构中的C13 与C17位应是其生物合成中氮源骈合的结合部位,即可产生C13、C17上双氢反式(如浙贝甲素 verticine、浙贝乙素verticinone)和顺式(如炉贝甲素delavine、松贝甲素songbeinine)两大类型的生 物碱。同时,作者分析了特征性成分在中国分布区内本属植物主要种中的存在状态,结果提示:其存在形式与其相应植物的形态、地理分布有—定的相关性,值得进—步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