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探究中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对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起着导向作用.没有一个合理或着较为合理的猜想,势必使实验偏离正确的方向,得不出结论甚至得出错误结论 .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有必要对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2.
我要用中文     
蒋光宇 《下一代》2014,(10):6-7
丁观海是丁肇中的父亲,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王隽英是丁肇中的母亲,当年也在美国留学。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一心想把丁肇中生在中国。但是,因为早产,丁肇中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物理学界一直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由3种夸克组成,但是丁肇中却不相信。  相似文献   
43.
数据     
《科学中国人》2014,(10):79-79
北京时间9月18日,AMS项目重大成果发布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丁肇中主持的实验室公布AMS项目最新研究成果。此项研究成果证明了暗物质存在实验的6个有关特征中,已有5个得到确认,进一步显示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这也是AMS实验自19年前启动以来,第二次正式公布研究结果。"对于暗物质存在的6个有关特征中,5个特征经过三年的研究基本确认,只剩下最后一个特征暂未确定",东南大学数据科学家东方解释道,第一个特征是随着粒子能量不断提高,在经过某一个能量点后,正电子含量逐渐增加;第二个特征经过某个点后增加的速率是要符合一定非线性的关系;第三个特征是随着粒子能量增加。  相似文献   
4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I0005-I0006
4月3日晚,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及其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团队宣布的成果,让人类在认识暗物质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项被誉为具有“史无前例的灵敏度”的新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阿尔法磁谱仪有着一颗强大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45.
我要用中文     
1976年10月18日,丁肇中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只有40岁。在这非常激动和幸福的时刻,他作出了一个极其庄重而神圣的决定,通知瑞典皇家科学院:"我要用中文在颁奖典礼上发言。"瑞  相似文献   
46.
丁肇中教授曾经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推动了他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中学教师应该从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去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47.
在现代天文学界和物理学界,有一个困扰现代物理学发展的重大难题,它就是被科学家称为"世纪之谜"的暗物质。4月3日,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在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首次公布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以下简称AMS)项目在历时18年后的第一个实验结果:AMS已发现超过40万个正电子,这些正电子有可能来自于脉冲星或者人类一直寻找的暗物质。据了解,这是目前世界首次在太空中直接观测、分析到的高能量反物质粒子,让人类首次打开了一扇从太空观测宇宙射线的大门,人类对暗物质的理解和检测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48.
丁肇中先生是华裔著名物理学家,他早在1976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个华裔诺贝尔奖得主,那年他40岁。很多人认为丁肇中如此年轻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天才。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来看看丁肇中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49.
英涛 《高中生之友》2012,(22):37-38
丁肇中是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父亲丁观海、母亲王隽英皆任教于大学。丁观海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而王隽英当年也是在美国留学。他们本想把丁肇中生在中国,但是因为王隽英意外早产,丁肇中成了美国公民。  相似文献   
50.
最近,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在中国科协年会期间对媒体表示,自己做实验时最大的想法是尽力做好,而不管结果;在他所认识的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中,很少有考试第一名的,“考试第一也是重复别人,而科学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