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39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边璋,正反两面有四幅相同的五层图像,图像上部第一、二层表明巫师施法动机。迫使山水之神低头,消灾弭祸;下部第四、五层表明对自然神施法须用的装束、体态和全套法器。可见边璋相当于巫师的文书档案。巫文化中手势具有重要作用。图像中巨手压抑大山,意在对山神既崇又压,软硬兼施;下图代替巨手的牙璋插在山坡处,也发挥压的功能,并非祭祀之意。而象牙的巫术功能,是企图使洪水淹没区干涸。牙璋和象牙,分别是弓鱼族巫师镇山和镇水的法器。三星堆有圈手铜人,金沙遗址、宝鸡茹家庄也有。根据这一手势特征及其他线索推测,殷商中晚期三星堆蜀人开始往成都迁移,以金沙为都城;在西周时被封为渔伯,向渭河南岸迁徙。  相似文献   
62.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双手所执究为何物?从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发掘以来,一直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根据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若干人物雕像分析,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双手所执的应是象牙。由此可以进一步说明,只有蜀王才有权力执整支象牙进行祭祀。三星堆出土的金杖,是古蜀王国最高神权政治领袖的象征,这个最高权力,是对古蜀族群及其王国而言。而蜀王手执象牙进行祭祀,则是古蜀王国政治与文化势力范围内各个地方性族群之长共奉蜀王为共同首领的象征。  相似文献   
63.
2004年9月16日、17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博物院、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商周音乐文化研讨会"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召开.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文化部课题<三星堆出土铜铃、铜眼泡、石璧的声学和音乐性能研究>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以及三星堆-金沙遗址部分出土文物可能具有的音乐意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4.
从酋邦理论谈到古蜀国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蜀文明最重要的体现,是这里出现的由古蜀人建立的早期国家。这个国家是在古蜀大地自成单元的地理环境中独自产生出来的,这对于我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现代人类学广泛采用的酋邦理论,通过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对比,论证古蜀地区与中原同样经历了以不平等氏族结构为特征的酋邦发展阶段,再进化到早期国家阶段。并对古蜀地区由酋邦社会发展到国家社会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古蜀国家的产生也同中原夏商周三个王朝一样,是由一个大的酋邦对其它酋邦统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从 2 0世纪 30年代至今 ,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已有 70年了。 70年间尤其是近 2 0年来 ,由于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推动 ,使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族属、地域和迁徙 ,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 ,文明起源与形成 ,文化交流与传播 ,巴蜀文字和符号 ,宗教 ,艺术 ,科技等等。同时 ,在若干问题上还存在着相当的分歧。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 ,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背景、内涵、主要成果与分歧予以了分析论述 ,并对其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6.
193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挖掘的惊人发现揭开了古蜀国神秘的面纱。时隔半个世纪后的1986年,三星堆一号、二号两个祭祀坑的挖掘又出土了上万件各类珍贵文物,其中有大量无与伦比的稀世珍品,被考古界和学术界称之为“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奇迹。在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图腾饰物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多件以“百兽之王”——虎为造型的文物,更说明了古蜀先民在图腾观念中对于虎的敬畏之心。2000年,三星堆博物馆印制了一套《雄杰灵怪——三星堆青铜器》明信片,其中有两枚就表现了三星堆古蜀文明中“虎”题材的文物。  相似文献   
67.
魏世雄 《集邮博览》2014,(10):56-60
正拥有万里长江第一城和九曲黄河第一弯的四川盆地,因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天府之国。古蜀之都成都市是镶嵌在盆地西部、成都平原中央的一颗璀璨明珠。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金沙出土文物和成都近年发现的七座距今4000~4500年史前古城遗址,都证明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3000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蜀字,史学家任乃强教授指出:"蜀字原造字时象虫形,所指为野蚕"。四川  相似文献   
68.
《中国博物馆》2009,(3):83-83
2007年3月30日至7月1日,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展”,四羊方尊、金缕玉衣以及三星堆青铜面具首次齐聚长沙。这批见证中华文明的文物名品组成的饕餮盛宴浓情上演,让我们对似水流年中那幽远的来处有着最为深切的体味。本次展览展品绝大多数为国宝级稀世珍品,它们是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69.
每当踏上西部这块充满勃勃生机的沃土,巴蜀文化独特的浓郁气息就会扑面而来,川话、川菜、川剧、三星堆、武侯祠……,年复一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从三星堆文化的起源、三星堆祭礼坑的年代与功用和三星堆文化来源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外学者进行三星堆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指出国外学者在三星堆文化研究上可供国内学者借鉴和参考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