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5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78篇
教育   6390篇
科学研究   1045篇
各国文化   428篇
体育   2394篇
综合类   178篇
文化理论   105篇
信息传播   358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837篇
  2013年   837篇
  2012年   926篇
  2011年   1223篇
  2010年   1039篇
  2009年   1071篇
  2008年   1156篇
  2007年   824篇
  2006年   838篇
  2005年   888篇
  2004年   846篇
  2003年   808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正>能想象"肉铺老板"和"诗人"这两个身份同时落在一个人身上吗?我就是这么一个人,白天挥刀——卖肉,夜晚挥笔——写诗。凌晨2点的上海是什么样子?这个时刻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每一天的工作,就从此时开始。我是一名安徽籍农民工,在普陀区华池路菜场经营着一间肉铺。每天凌晨1点多起床,接着就是跑批发市场、运货、分割、配送;临近过年,再给有需要的散户预备些香肠、腊肉,一忙就到了下午1点左右;见缝插针眯一会儿,又一拨任务来了……直到晚上8点,才能歇歇脚。  相似文献   
922.
<正>1991年3月,一个名叫周汉康的年轻人从南通来到北上海的罗店,寻找进入豆制品行业的机会。二十余年过去了,曾经的外地小青年变身上海"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届宝山区政协委员,当年的豆腐小作坊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汉康"豆制品已是上海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周汉康将一路艰辛甩在身后,终于在上海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在1980年代,曾经有一个机会,我可以接替父亲的职位,来到上海  相似文献   
923.
我是一个曾经要过饭的“讨饭郎”,是与上海的结缘,让我有了今天. 1940年,我出生在江苏启东一个九口赤贫之家,排行老六.幼年的贫苦,在内心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我曾在日军的铁蹄下过着流浪生活,也曾三次被别人家收养.印象最深的一次:1949年7月24日,12级强台风袭击长江口,带来了暴雨、大潮,家乡首当其冲.平地水深四五尺,房倒屋塌,家畜淹死,庄稼遭受没顶之灾,处在一片汪洋泽国之中.  相似文献   
924.
上海有位民间收藏家林鸥先生,收藏了一本恋爱日记,记录了1975年到1977年间,沪上一对青年男女谈恋爱的经过.林鸥说:前些年,他从一个旧书摊上淘到这册子,觉得非常有纪念意义,买下来,想寻找到主人,归还给对方,只是人海茫茫,寻找起来毫无头绪. 屈指算来,如今,这册子的主人早已过了花甲之年.耐人寻味的是,这本“无主日记”折射出了一代人生活条件和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25.
回音     
<正>经盛鸿:最近我一直在看《档案春秋》杂志,学到不少很有用的知识和写作方法,越看越喜欢。贵刊努力做到:尊重史实,绝不虚构;有新史料或新意:有文采。这种严谨求实的办刊理念值得称赞。@申城老克勒:我注意收集老上海的各类照片、文章,《档案春秋》杂志是我收集材料的一个重要来源。有一次,偶尔在"上海观察"App平台上,看到"告别书荒年代"等转载自贵刊  相似文献   
926.
<正>1949年,红旗插上外滩高楼,上海——这座曾经的冒险家乐园、中国第一大工商业城市,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上海的历史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回望历史,放眼当下,这座城市里闪耀的红色精神,仍在富有生命力地成长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2009年6月,我调入华山路上的丁香花园工作,服务对象是一批局级以上的离休老干部。这些老干部都是解放大上海、保卫大上海、  相似文献   
927.
<正>他曾经是蓝苹的丈夫1987年。法国巴黎。这一天,中国新闻社驻法国记者站在巴黎设晚宴,热情招待来自祖国的访法电影代表团。上海美术电影厂导演章剑萍随团访法,也躬逢其盛出席了当天的晚宴。在乡情浓浓、气氛热烈的盛会上,他与时在巴黎且应邀与席的马季良、陈润琼夫妇不期而遇。聊谈间,马季良对来自上海的章导演说:"听说上海成立了老新闻工作者协会,我过去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也是地道的老新闻工作者,可以做个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928.
十多年前,北京有朋友打来电话,说要寄一些美术片《大闹天宫》人物造型的设计草图、手稿(影印件)给我看.众所周知,这是一部享誉四海的美术片,国内外观众对它都很熟悉.从那时到现在,数十年已过,中间更经历了"文革"浩劫,无论是上海美影厂还是主创者万籁鸣的家中,有关《大闹天宫》的各种资料都早已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929.
<正>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茅盾、巴金、徐志摩、林语堂的名字都很醒目。他们当中,有的曾长住黄浦江畔,主编多种著名刊物,积极从事文化活动;有的曾屡次来到申城,在这里写下名作,度过一些难忘的岁月;有的未曾久待上海,却与它有着很深的缘,并藉此登上文坛。追寻这些文化名人在沪的足迹,实际也是对我们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一种审视。老舍:在《小说月报》发表成名作1924年7月,老舍初次来到上海,稍作停留就从杨树浦码头乘轮船前往英国,担任伦敦大学东方  相似文献   
930.
<正>上海是一座满含风情的魅力城市,而这大半要归功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上海女人。她们会过日子,即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上海女人并没有停下追求美的脚步。那些上海出产的蛤蜊油、凡士林、甘油以及带着淡淡香气的雪花膏、花露水等等曾给几代人带来了最简朴的时尚,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生活。有人说,上海女人天生就有一种智慧,在有限的条件下她们依然能使自己的生活过得精致、优雅。国货难忘的记忆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访问非洲坦桑尼亚,彭丽媛把中国的老牌护肤品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