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高师美术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美术教育应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通才基础的美术教育专才,其素质教育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人素质、专业素质、现代科学素质及健康素质等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2.
一种已经形成的、并且日趋严重的现象,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有些担忧:过分强调大学教育的学术实用性和功利性,把大学教育演变为专才教育的等同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通才性,目前正在日益损害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一些专科性的大学里,这种大学教育即等于专业教育的现象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3.
高师院校要培养创新型教师,关键是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高师院校宜采取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并通过提升教师素质、优化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等措施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04.
我国高教界对于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理解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是,正确认识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内涵并恰当处理两者的关系,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应当继续深入探讨,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能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拟就几个有关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5.
今年已经是黄天骥教授在中山大学任教的第55个年头了。提起黄天骥,中文系的学生都崇敬得不得了,亲切地称之为黄伯伯。于学生而言,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于学校而言,他是一位勤勤恳恳的教育工作者;而于社会来说,他更是一位满腹学问的大家。硕士应是有专门技术的通才,博士应是有广博知识的专才曾担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的黄天骥,提起中国的高等教育忧心忡忡。他认为中国是十三亿人口大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基数大,底子厚,对待教育,我们应该追求质量,而不是盲目追求数量。研究生的数量多,对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106.
在任何国家.研究生教育都是为了培养研究型人才的专才教育。但在现在的中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我们不妨看看——一个导师动辄带着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研究生.  相似文献   
107.
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体现为价值理念及其指导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业评估、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等一系列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案例,对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8.
地方本科院校与新建本科院校作为转型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主体,在转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出现不畅。从"求真"与"求用""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以及"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角度分别对转型高校存在的办学定位不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双师型"师资匮乏等问题及其原因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9.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国家。自1 870年英国确立现代文官制度以后 ,英国文官制度便一直处于平静的“制度化” ,即“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① 之中。但是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 ,随着《富尔顿报告》的出台 ,英国文官“制度化”的平静开始被打破。到了八十年代 ,撒切尔夫人的上台及改革 ,更将文官制带向动荡。在新世纪悄然来临的今天 ,英国文官制走向何方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它吸引和困惑着每一个关注它的人们。当代英国文官制度正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力图发展却又步履蹒跚 ,创新的欲望盎然却又缠粘…  相似文献   
110.
与以往针对内地人才的输入计划相比,香港特区政府最近推出“输入内地专业人才计划”,在各项限制和手续方面放宽了许多,尤其是不设人数上限这一点,与其他类似计划反差更大。此计划一出台。立刻在港内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