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通识教育在国际高等教育界一直倍受瞩目,发达国家积累了丰富的实施通识教育的经验,国内一些大学也在进行积极的尝试。虽然目前我国教育界大都赞同在大学(特别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对通识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不仅不一致,而且很模糊。因此,有必要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及其与专才教育、自由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以及通选课和公共课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72.
通识教育是一个全球化的教育理念,也是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点.区别于已往的单一专业学科教育,通识教育致力于将壁垒森严的学科划分调整发展为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体系的融合与渗透.这种教育理念的形成,一方面缘于学科发展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逐步从专才向通才转变.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3.
通才与专才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是针对传统的专业教育提出的,即大学本科教育的普及化、基础化,强调基础性教育而忽视专业教育,这是为了改变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其依据主要是参照叛国的本科教育,这种矫枉过正的观点并不  相似文献   
74.
我国体育院系的人才培养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专业、重技术,过于专业化及职业定向,培养出来的人才专而不博,缺乏对各种信息的融会贯通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通才教育是对人才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高师体育专业实行通才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5.
76.
机电工程类作为工科较热门的专业,近年来招生不断增加,机电工程类学生的培养与管理也显得日益重要。本文提出机电工程类学生的培养方式及管理方法,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专才。  相似文献   
77.
研究生教育是专才教育,研究生培养是民族伟大复兴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生导师必须时刻注重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分析能力和科研精神.经年教学经验表明,研究生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必须始终紧抓三个关键:宽基础,重启发,多实践.  相似文献   
78.
国内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在理念上对“职业”层面过于倚重,而忽视其“生涯”层面以及教书育人的|女质。在此困局下,需要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进行纠偏,以通识教育引领职业生涯教育,以通识性作为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完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方式革新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现状。在路径上,职业生涯教育要从生涯意识启发和生涯能力实训两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79.
关于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要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高师院校宜采取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并通过提升教师素质、优化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充实办学条件等措施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80.
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和教学改革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由解放前的通才教育模式转向专才教育模式。但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过分专业化也显现出它的许多弊病,不适应当前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要更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应该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