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汉学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诸多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汉学世界化进程可分五个阶段:"国学"走出国门在东北亚和东南亚传播,汉学世界化起步;16~17世纪之交,以儒学为核心的"东学西渐"标示汉学世界化进入中古期;19世纪中叶英国传教士东来翻译中国典籍和设立汉学讲座标志汉学世界化进程进入近代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研究中国学术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汉学世界化进程进入现代期;"孔子学院"遍及各大洲,汉学世界化进程加速,进入当代期.  相似文献   
42.
论图书馆学研究的世界化与个性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信息资源网络化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为背景,论证了图书馆学研究世界化与个性化的必然性, 阐明了图书馆学研究世界化与个性化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43.
中国改革是落后社会主义国家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是落后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探索适合本国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国家继苏联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新思维。  相似文献   
44.
中华文化世界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世纪,中华文化面临着世界化的良好机遇,要把推进中华文化的世界化和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结合起来。通过加大文化输出力度、增强旅游业中的文化内涵、加快翻译业的发展和加速网络建设等途径促进中华文化的世界化。  相似文献   
45.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是学习人、创造人、社会人和世界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观是自律化、现代化、尖端化和世界化。为适应人才需求,辽河石化公司的员工培训经历了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培训与鉴定手段创新的考验,打破常规,选择好突破口,主动求发展,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力求在员工培训和技能鉴定领域寻求新方法和新手段。将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应用于员工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就是运用高新技术,占领培训和鉴定新领域的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46.
全球化正迅速重新界定经济关系与民族主义。包括资本和劳务在内的垮境贸易已经把全球化带到朝鲜半岛,它把早期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民族主义维度转变为以族群为基础的(ethnicity—based)民族主义维度。韩国的经验不仅仅表现出资本和劳务流动全球化的各种过程和限制,还揭示出表面上无边界的经济关系会产生新形式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47.
徽州的现代教育肇始于上世纪初新旧交替、东西融合的化转型期,已在不断改革中发展了近百年。当前,一个更为广泛而深刻的世界化转型期来临,回顾并总结昔年的经验教训,温故而知新,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8.
自由的实现是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理论诉求.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首先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得出,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学说确立了自我意识的独立和自由.马克思认为现实的自由是"在定在中的自由",并且看到了哲学与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哲学必须干预现实生活,要求实现"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从而实现自由,达到自由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9.
唐婉莹 《大观周刊》2012,(30):161-161
中国与西方科技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是由文化 ,机制等原因造成的,中国当代科技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吸收历史的经验教训,同步发展与科学技术相适应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50.
胡适的文学批评活动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他放眼世界,输入学理,即从海外输入新理论、新观念和新学说,借鉴西方现代的思想和方法开展文学批评,使其批评活动具有鲜明的世界化思想;另一方面,他又立足本土,继承传统,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有价值的观念和方法作指导来开展文学批评,所以其批评活动蕴涵着浓厚的本土性情怀。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