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57篇
科学研究   5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7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经过几年的实践,高等院校"两课"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在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方面,在教材内容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其现状不容乐观.针对普遍存在的现状,高等院校应着力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统一教材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两课"的教学实效,最终实现开设"两课"的目标.  相似文献   
232.
"两课"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确保和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除了做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工作外,还必须关注教学对象,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实际与学生参与,这是做好"两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33.
两课“教育教学有一些与当前形势不适应的方面,影响教学效果.为了实现“两课“教育教学目标,增强“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针对问题提出了增强“两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4.
本文基于一所高校长期开展的卓有成效的“两课”改革实践。“两课”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两课”改革的“主攻点”。本文剖析了“两课”沿袭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表征、弊端和根源,提出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的目标、原则,介绍了“参与——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构思与操作要点,同时提出了采用新教学模式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35.
目前高校"两课"教学存在着教师不愿讲、不善于讲、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两课"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完成这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36.
两课”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 ,使学生不断地去求知 ,不断地自我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237.
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任务。要提高其实效性,本文认为必须构建科学的“两课”课堂教学评估体系,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238.
一、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立足于解放人和开发人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素质角度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则是灵魂,是4种素质中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的发展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熟练,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即德性的发展,道德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即德育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它不仅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还塑造大学生的灵魂。基于德育的特殊性,德育工作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德育,就是肯定、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根本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同时,把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教育工作之中,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德育不是管理人、约束人、控制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以人为本德育理念,根本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39.
"两课"困境及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设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思想品德课成为高校的必修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重要渠道,形成“两课”教育的格局。“两课”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较为深刻的思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240.
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初露端倪,人才、技术的竞争异常激烈,高等教育的精英式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求知需求,“终身学习”、“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这一趋势要求我们“两课”教育也需要一种开放的,灵活的形式。因此,我们认为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实现优化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