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6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任辉 《华章》2009,(11)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运行模式、行政管理模式和政治权利观念决定了中国古代道德观念的不稳固性、易变性等特质。这种特点在鲁南丧葬文化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12.
因时代与地域的不同而不同的丧葬形式,都表达着孝的观念。当代丧葬活动仍受传统孝道观念制约,且与传统孝文化存在一定的冲突。受传统孝文化的影响,当代丧葬产业链中的墓地、碑刻、代祭等产业兴起,成为朝阳产业。要发挥传统孝文化的作用,应完善公共基本服务,规范治丧程序,完善丧葬行业法律法规,利用"互联网+"模式,使传统孝文化在新时期、新环境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13.
文章主要运用人类学家范.根纳普的"通过仪式"理论,从分离、过渡和融合的三段式视角,对贵阳市城郊刘氏家族的一场丧葬仪式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研究,再现了汉族社会丧葬仪式的整个过程。文章以此个案揭示汉族社会对丧葬仪式的郑重处理,实质是对生的执着追求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214.
215.
《海南档案》2004,(1):45-45
慈禧,作为清朝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独揽朝政达48年。生前她挥霍无度,临死时留下遗旨:“丧葬典礼,务极隆重。”她的坟墓可以说是用黄金堆起来的。  相似文献   
216.
李冠杰 《百科知识》2007,(12X):43-44
丧葬风俗是一个时期、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思想的反映,从中国丧葬礼仪的演变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伦理道德的变化。是厚葬?还是薄葬?自古以来这种观念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俗曰: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然而,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人死之后的礼仪。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中,丧葬风俗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厚葬、薄葬之风交替变更。  相似文献   
217.
丧葬仪式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浓缩,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生命观。本文选取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麻镇乡所属的一个村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丧葬仪式基本流程的描述,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探讨仪式中的传播模式和社会效果,启发人们重新认识丧葬习俗,重视其作为文化载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8.
丧葬之厚薄,自古难断之公案.儒家以孝道首倡厚葬隆礼,然疲民伤财之事立显,发冢害死之端频出.于是墨子基于功利而高呼薄葬:一日缩短丧期,二日少葬财物.然墨说终未易俗.至吕不韦,基于逝者而指出厚葬之害,致令逝者不得入土为安,一因逝者子孙生命不能永在、基业亦不能长久,二因财货诱惑流民盗贼横财之念,然世风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219.
《说文解字》一书在训解字义的同时,也在传播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其中土部字用“以形表义”的方式展现出上古先民农耕、建筑、丧葬、铸造等诸方面的情况和由此而产生的行为表现形式及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220.
亲情为人间至情,根植于亲情而生的敬老爱幼思想对丧葬习俗的形成深有影响,折射出精神情感与丧葬的关系.敬老思想与孝道密切相关,在二者交互影响下先秦时期兴起了厚葬风气,形成了沐浴、饭含、朝夕奠等一套繁琐的丧葬礼仪,并萌生了"三年之丧".而先秦时期出现的瓮棺葬、为未成年人服丧等丧葬习俗,则与爱幼护幼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