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112篇
科学研究   21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事件相关电位(ERP)作为可以反映大脑高级思维活动的一种客观方法在研究认知功能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作为其内源形成分的P300是ERP中最典型、最常用的成分和认知过程密切相关,被视为“窥视”心理活动的一个窗口,并认为它是脑研究的一种新型手段。目前人们研究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大多通过研究运动对P300的影响来实现。本文对学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做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42.
乒乓球运动员空间注意特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内外关于视觉空间注意特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具有高时间同步性特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对一般大学生和二级乒乓球运动员视觉空间注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乒乓球运动员视觉空间注意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1)所有提示条件下乒乓球运动员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一般大学生,两组被试有效提示条件下的反应时快于无效提示和中性提示条件下的反应时,乒乓球运动员比一般大学生的大脑加工视觉信息的速度快;2)P1、N1都有对侧脑区效应,对侧脑区波幅更大,潜伏期更短,两组被试P1、N1成分波幅大小的显著区别表现在左侧视野;3)一般大学生更容易受提示线索的影响,P1波幅出现了线索的逆转效应,有效提示下的P1波幅小于无效提示下的P1波幅,N1成分则是有效提示条件下的N1波幅大于无效提示条件下的波幅,而乒乓球运动员没有表现出这种效应;4)P2成分体现出了显著的提示效应,两组被试在有效提示条件下的波幅小于无效提示条件下的波幅;5)从2D脑地形图可以看到,两组被试在大脑的正向激活范围和强度上有很大区别,乒乓球运动员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更敏感,正向活化的波幅更大、范围更广,负向活化波幅更小、范围更窄.由此得出,乒乓球运动员对视觉刺激的加工比一般大学生迅速,并且,在早期阶段,大脑对视觉刺激的加工与普通大学生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43.
<正>在体育高考辅项技术项目测试中有一项是"篮球往返运球投篮"。近几年高考中,选取此项人数一直居多,但失分的比例也最大。其动作规格摘要如下:"半场底线中点处考生持球启动开始计时、朝任一方向运球至左(右)侧边线,脚踏入以边线中点为圆心、半径为0.5米的圆弧内,返回低手投篮,投中后再运球至右(左)侧边线中点(同前)。球  相似文献   
44.
本文通过对一道梯形问题的多角度解答及赏析来展现数学思维的美!1.问题的提出如图1,若在梯形ABCD中,AB∥CD,M是腰BC的中点,MN⊥AD,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等于AD与MN的乘积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45.
电子线路课程是很多工科专业的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了电子线路问题的解题方法,分别从电位法、电流法、假设法、两点法、极限法、微变等效法以及戴维南定理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6.
47.
"四补"法是指补底、补腰、补高、既补底又补腰,使之构成等腰三角形,或在等腰三角形中补高后能使一些问题轻松地解决。现各举几例说明。一、补底法  相似文献   
48.
新颖题推荐     
刘东升 《数学教学通讯》2012,(4):48-49,61,62
  相似文献   
49.
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习惯的处理方式是对椭圆和抛物线的问题优先用“点差法”(或说代点相减法),对双曲线问题优先用“判别式法”(先设出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一元后得到二次方程,然后运用根的判别式等知识求解).但在实际中,许多学生习惯于开始都采用“点差法”,因而在求解某些双曲线问题时,又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思路而改用“判别式法”.下面笔者提供2种突破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张培强 《新高考》2010,(Z1):58-59
一听就会,一遇新题便一筹莫展,这是解题者的痛苦;改头换面,一道考题作百般改编,是出题者的乐趣.考题的千变万化,却也不无道理,因为经历在不同情境下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才是使认识飞跃的有效环节.本文以2009年浙江省一道高考试题为例,浅作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