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32篇
科学研究   78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63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作为曾经的海外华人作家,虹影在小说中以跨文化的叙事视野对于多元文化进行了思考和审视,同时用"性爱"为视角来凸显东西方文化差异,并在小说《K》中对道家"房中术"进行了唯美书写。  相似文献   
32.
本文通过对习语与文化的关联性阐释,对比分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指出习语的学习一定要与习语相应的文化背景相衔接。与学习者母语的文化相对比,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学习习语。  相似文献   
33.
林柯 《考试周刊》2010,(38):27-28
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将会给英语翻译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缩小这种文化差异,才能成功地进行翻译交际。本文详述了翻译困难和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失败,以便翻译工作者能够更顺利、有效地进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4.
自然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古今中外历来不乏写景状物的千古名篇。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些作品呈现出许多的中西差异。文章从分析中外描写自然的作品入手,阐释作品中折射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35.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高职高专的英语课不仅要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还要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为了能让高职高专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得体的使用这些技能,高职英语课程中的跨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分析了高职英语课程中跨文化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跨文化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西文化,本文主要针对中西文化差异视角的寒暄语翻译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7.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及英语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英语写作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语言输出技能,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从近些年来的PETS考试成绩来看,学生对这一技能的掌握尚未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写作能力令人难以满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现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还缺乏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38.
道德教育除了通过语言文字等进行言传外,还必须通过身教这一特殊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的身教是通过教育者的行动将如何道德地行动等知识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地行动。道德教育为什么必须要有身教这一方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身教的内涵进行一番分析。只有弄清楚了身教的内涵,才能真正了解身教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由于中西文化各自的传统与关注的角度不同,道德教育中身教的内涵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39.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激情。用学养去阐释生活,用激情去创作艺术,是中国文人画的要义。以中国五千年文明之积淀,包容当今世界,汲取艺术营养,获取创作灵感,在时代精神的鼓舞下,融会中西文化,唯美唯新,写意寄情,便是我的艺术观和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40.
从20世纪20年代“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至今,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已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五四”前后,比较的观念与方法由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介绍进来,并初步展开了中外文学与文化的比较研究与影响研究。但这一学科在中国进入现代转型和中西文化遭遇冲突时期而迫切需要比较的形式下,并未得到正常发展,反而阻力重重。经过一段低潮之后,70年代末又开始复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