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9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51.
明清是中国古代小说繁荣期,也是海南文化鼎盛期。诗文小说《钟情集》是明前期海南文教事业大发展的产物。从明代中期开始,海南文化被内地文化“同化”的现象比较显著,其地域特色较少被关注,这在公案小说中有所体现。受交通制约,海南与内陆之间一直存在隔阂,表现在明清志怪小说对海南的描绘,往往掺杂神秘想象和历史记忆。明清时期,海南本土作家极少从事小说创作,这与小说的文化属性及海南文人的文化心态有关。  相似文献   
52.
读书     
《科学与生活》2009,(11):122-122
<正>猿性的证明"如果我们直盯着某只黑猩猩的双眼深入地看,那么我们就会发现:那双眼睛里透露出一种富于智慧的自信的‘人’格,而那双眼睛也在反看着我们。如果他们是动物的话,我们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3.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的一朵玫瑰花》中的主人公爱米应被作为独立的悲剧主角来看待,而不仅是时代、传统及社会制度的被动牺牲品。在这一形象上,福克纳寄托了他深厚的悲悯情怀,并赋之以深刻的内涵。他通过爱米的一生,揭示了"人"生存的困境,颂扬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表明了福克纳对人类前途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54.
生死朗读     
故事发生在米夏15岁的时候,得了黄疸病的他加病情突发而在回家途中行将就木时,一个陌生的中年女子——汉娜救了他。此时,米夏正情窦初开,汉娜安详,稳重的独特风格俘获了他。于是,在米夏重新站在汉娜家门口以感谢其救命之恩时,他们进入了情欲之欢。然而,少年终会长大成人,米夏开始背叛汉娜。  相似文献   
55.
东北师大二附小的修波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3》,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6.
本文试图通过对《孟子》与《战国策》作比较分析,说明儒家和纵横家辩辞的差别,着重展现两家在道义与权术问题上的争锋,以及温敦醇厚与辩多姿的殊异。进而说明导致两家较量胜负殊异是儒士与策士们所持政见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57.
汉赋与礼学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对汉大赋的形成及价值进行了重新评估,认为汉赋与汉代礼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赋家对汉代。天子礼"仪典的翔实全面的描写,标志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帝国礼制的建构与完成。具体而言,汉大赋的崛兴与汉武帝时崇礼官的关系、赋家又多属礼官系统,决定了汉赋对天子礼的记录与描绘,这里又包含了赋家的尊帝都与崇王道的思想。同时,赋家崇儒重礼及尚文观念,亦与汉大赋繁之缛词之风格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58.
美国内战后,南方社会处于一片混乱,直接冲击着南方人的生活、思想、价值观等,处于一片混沌。而这一混沌不仅体现在小说中的“我们”这一叙事者对爱米的态度,还体现在“我们”的叙事方式上——层层倒叙、意识流而非传统的顺序。这是一篇采用第一人称复数作为叙事者和故事人物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59.
一、作品及主要人物介绍1.1《献给爱米的玫瑰》中的爱米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小说家。爱米是其短篇小说《献给爱米的玫瑰》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一个悲剧人物。爱米的父亲为自恃门第固守这旧世家的傲慢自大而赶走了所有有意于自己女儿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60.
与"风骨"扣"气韵"等美学范畴相比,"风韵"的美学意义没有得到当今学人的足够重视."风韵"具有与"风骨"相呼应、相补充的美学意义,即柔含蓄,富有情感;同时,"风韵"对促进"气韵"美学意义的完善作出很大的贡献,使"气韵"成为兼具阳刚和阴柔之美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