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553篇
科学研究   145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61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225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张兵 《军事记者》2004,(10):6-6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既然是事实.那组成这个“事实”的,就包括细节。分析一些获奖新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包含着不同于“别个”的独特细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要采写一篇好的新闻作品.有时。细节决定成败。  相似文献   
92.
人们通常把使用语言的环境或说修辞行为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叫做语言环境,简称语境:说话和写章都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大到社会化背景,小到具体场合,都对话语的建构和理解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新闻事实的发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新闻标题如果巧妙地利用新闻发生的环境与背景,就能使新闻事实与标题融为一体,贴切、自然、和谐,具有语境美。如新闻《广州反腐:赛马场老总落马》,“赛马场”与“落马”连得十分自然贴切,那么,新闻标题的语境美如何体现呢?  相似文献   
93.
李念 《新闻记者》2005,(6):25-28
广义概念的国际报道包括外国或国际新闻,也包括对外传播本国的新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说.涉我国际报道是有关我国的国际报道的跨国家、跨文化的传播。跨国家是指新闻事实来自国内外并具有国际认知价值;涉我国际报道的传播主体是国家这一特定主体;传播客体除了外国公众外,还包括本国的受众。而所谓跨文化是指国际报道的传播一般都经过一个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的信息二次编码过程。  相似文献   
94.
新闻分布包括新闻事实分布和新闻报道分布两个层面。新闻事实分布,是指某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多少。新闻报道分布是指媒体在一定时间内对特定个人、群体、组织、地域、事实等进行报道的次数和篇幅。狭义的新闻分布仅指后者。新闻事实分布与新闻报道分布在现实生活中比例往往是失调的。  相似文献   
95.
“故事式新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新闻事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故事式新闻”当前正悄然风靡传媒界,逐步成为记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故事式新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拉近了读与新闻事件的距离,给读带来全新的阅读快感,但同时也给新闻报道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6.
消息是要向受众报道的一个新闻事实,是要以最简洁的词语表达一个最基本的新闻信息,消息的标题就是用准确的词语向受众表达一个基本的事实,但是有些消息的标题却使受众不明白到底在说什么,看过新闻之后,才恍然大悟,标题模糊化,使其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本就消息标题不能表达新闻事实的模糊化问题作一归纳和分类。  相似文献   
97.
潮涌 《军事记者》2005,(9):49-50
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多余。但在各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媒体,编辑记们就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并且经常会就这个问题产生一些争论。当然,必须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美不美,仅仅是就新闻照片画面的形式感而言的。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画面漂亮、色彩鲜艳、形式美观,给人以视觉上的直观愉悦和审美享受。然而,新闻照片对于这种“形式美”的追求似乎并不是主要的。真正的新闻照片,首要的任务是运用可视的形象语言信息来传播新闻,以最快、最直观的视觉形象告诉大众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98.
隐性采访的双重制衡--法律限制和伦理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阳 《今传媒》2005,(2):20-21
一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隐性采访的基本特点是:其一,记者隐去了真实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即隐性采访是记者带有主观故意的行为,这与采访不期而遇的目击性新闻有所不  相似文献   
99.
一篇新闻稿从采访到见报,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新闻事实一进头脑“加工厂”,往往会融入新闻发布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是非标准、情感投入、兴趣爱好,对千千万万读者产生影响。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人的主观反映客观的活动。假如报道者的主观倾向与客观事实相脱离,就难免产生新闻偏见。  相似文献   
100.
伪闻六害     
伪闻者,假新闻也。跟社会各界口诛笔伐的伪书,两者好有一比。相同的是,它们都姓伪,都姓假,又同属传媒产品、出版物;不同的是,伪书是这一两年新闻出版界新冒出来的“毒瘤”,当然是危害极大的“毒瘤”,而伪闻呢,其“资历”较前者为“老”,其危害也大,可说是新闻界传播界的一大顽症。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顽症不除民无宁日。伪闻实在害人不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