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7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家教世界》2013,(7):32-33
3月5日,春雷初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意指乍然的雷声惊醒了蛰伏冬眠的动物。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也有传说是天神发怒。由于它能量惊人,并且擅长突袭,至今人们也无法征服它。  相似文献   
232.
应霁民 《新闻实践》2013,(10):63-6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千百年来对我国农业生产曾产生重大影响的二十四节气在人们的记忆里已渐渐淡薄,但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气文化依然自觉或不自觉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如何立足现代,回望传统,重拾往日的记忆,体味久远的文化,使之更好地传承下去,服务于我们的现代生活,一直是我们挥之不去的人文情怀。钱江晚报今年3月5日农历癸巳日推出的《人文·中国节气》专栏,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温情,虽然这一专栏按时间排序,截至撰稿时只推出《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和《夏至》8期,但我们已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悦读兴奋点。  相似文献   
233.
兵临城下 《垂钓》2014,(12):22-25
2014年9月27日,星期六——“秋分”第四天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直射地球赤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夜间时长逐渐超过白天,气温降低。  相似文献   
234.
卧听春雷     
3月5日晴雷声,是春的脚步,春的心跳。绿意的春天是温柔的,雷鸣的春天却又是威严的。要真正了解春天,还得倾听雷声。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其"惊",和春雷休戚相关。陆游在《闻雷》一诗中写道:"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是新年的第一声春雷,让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因为春雷之后,"贵如油"的春雨会接踵而至,赋予春天以柔美与激情。  相似文献   
235.
谷雨好时节     
6月2日 晴 清明刚走,谷雨又至。二十四节气就这样排排序,走过四季人生。谷雨来临,意味着春将尽,夏将至。正应了那句农谚"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顾名思义,播谷降雨是也。古籍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此时的春雨是特意给播谷点豆用的。春的希望,在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中,会变得丰满踏实。布谷鸟儿在快乐地一声声啼叫,"快快播谷!快快播谷!"。呼唤着人们不要怠慢这大好时光。宋代的蔡襄诗云:"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犊时。"  相似文献   
236.
节气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自 古以来农耕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与自然、 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仅为人民的农事活动提 供帮助与指导,还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它 是由中华民族的祖辈先民在长期的农事活动、农耕活动中的重 要经验总结’它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 在历史上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认同价值与传承意义。因此, 在今非昔比的现代文明传承中,为了加强不同人群对二十四节 气的认同,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主要以中华民族的二十四节气 为主要的研究和论述对象,对中华民族的二十四节气在当下的 现代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现实意义做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237.
耿聪慧 《学周刊C版》2019,(24):114-114
开展主题活动教学,对于学生性格的形成、文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二十四节气包含丰富精彩的文学内容与社会民间习俗,教育资源深厚,在小学语文主题活动教学中有机融入二十四节气,可拉近学生与自然的距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意识。本文联系实际,就二十四节气与小学语文主题活动的融合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238.
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阳历部分。从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历史、名称与性质看,它是一种简明的物候历,是古代精英与百姓共同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239.
张勃 《文化遗产》2017,(2):22-30
二十四节气是历史地形成的时间制度,在传统社会的国家事务、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十分丰富的节气文化和实践活动。受社会变迁、中国人宇宙观和月令思维模式变化、历法变更、珍视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二十四节气在当代面临生存危机。具体表现在:时间表记意义大大降低;作为国家行政和举行国家祭祀礼仪的时间节点意义全面失落;习俗活动大量减少;作为农业生产指南的作用大大下降;作为日常生活风向标的功能不再突出等等。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其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意味着可能迎来生命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机。要促成二十四节气生机重振,需要加强宣传,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尤其要解决好保护的正当性问题,厘清保护主体及其担责问题。  相似文献   
240.
陈征 《课外生活》2020,(7):24-26
①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4月5日前后,伴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民俗活动。②欲断魂:神情凄迷,形容感伤之深重。③问:请问。④杏花村:地名。因此诗流芳百世,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