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3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甘肃教育》2012,(3):17
月亮绕地球一周的平均时间为29.5306日,农历一年12个月,共354.3672天。而农历中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是按地球绕太阳一周所处的不同位置推算出来的。因此,农历严格来说是阴阳合历。一个太  相似文献   
92.
惊蛰过后便是春分。春分的时间是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名字里带“分”的节气--一是春分,二是秋分。那么,这里的“分”是什么意思呢?“分”字很早就出现了,甲骨文字形中,“分”作■,由“八”(■)和“刀”(■)组成。  相似文献   
93.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对宇宙认识、农耕安排和顺天应时的直觉感受、经验总结,是观照天象、关乎人类自然时序的二十四个刻度。西芯小学将节气课程纳入校本课程,五年级间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了解各节气的“三候”、节气习俗,并进行节气文化赏析。依据学生年段特征,整合多学科的学习内容,确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三个能力点,以完成方式多元、内容选择多样为手段,以渗透文化信息为目的,我们设计了以美食为主题的节气项目式课程。  相似文献   
9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中,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应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尝试将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与活动中,通过观察探究、游戏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节气特征的认识,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品读节气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5.
我国地处北半球温带地区,一年的气候大体上四季分明。四季即春、夏、秋、冬,这样的气候特征,年年周而复始。而一年中又分为二十四节气。那么四季与二十四节气是怎样划分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6.
《小读者》2012,(12):39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23日),太阳黄经达27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  相似文献   
97.
这是一部拒绝整齐划一强调即兴个性的现代舞。高艳津子让演员们用参差的动作和随意的叫喊描摹了自然界真实的生机"对我来说,编个舞太容易了,就像编一个花篮一样,"高艳津子讲到神采飞扬处,抬手划了一个圈,比划了一个花篮的形状,"但是我要的不是一个一个整齐的花篮啊。我要的是个性,是每个舞者在舞台上爆发出来的个性。"之前,由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舞  相似文献   
98.
《科技新时代》2009,(9):106-106
这是因为太阳中心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太阳年)同公历纪年的时间并不完全吻合导致的。公历纪年非闰年的天数固定为365天,而一个太阳年则是以365.2422天来计算。  相似文献   
99.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大国,经过时间的发展,很多历史上的习俗、谚语、文化都被忽略,但是依然有很多被传承,二十四节气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我国流传至今的谚语,甚至很多农民都是按照节气的分布进行耕种。而这样的谚语中,包含的不仅仅是我国的文化传承,以及人们总结出的生活经验,更是包含着很多与地理课程有关的知识内容,所以本文针对这样的情况分析,在二十四节气谚语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内容,以期能够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让篆刻校本课程更适合于小学生,笔者在设计篆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整合资源并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探索新的路径,努力让学生乐于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