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4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高等教育属性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作者应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对高等教育的二重特性进行了分析,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服务和人力资源产品都具有准公共品性。据此分析了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5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基础上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继承与创新,其产生的理论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253.
小农化心理结构的多面性、矛盾性集中体现为求实心理与空想玄虚的背反,不满足与消极满足的背反,主人心理与奴才心理的背反,求稳心理与急躁心理的背反。这种双重背反的化心理结构通过鲁迅塑造阿Q这一学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鲁迅正是以他人知识分子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以异乎寻常的敏锐,以批判性话语,以阿Q为模特儿,深层次地解剖了中国传统农民化心理结构的典型阿Q精神胜利法,以唤醒民众的主体意识,启蒙民众心智,达到改造中国国民性目的。  相似文献   
254.
墨子作为中国小生产者劳动阶级的代言人,以其空前绝后的系统理论形态呈现出来的思想与儒家并称为显学。他的学说呈现朴素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同时投射出兼爱的理想追求,并闪烁着神秘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255.
大学生成才目标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二重性是大学生成才目标重要的和基本的属性,笔者试图通过对二重性的探讨。揭示出大学生成才目标的一些规律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6.
本文在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学报发展面临困境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提出了高校学报摆脱困境、健康发展的初步对策.即:加快特色化建设、提高编辑工作者的自身素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封闭性,以质取胜、杜绝不良文风,提高办刊技巧,注意处理与中国期刊网产关系.  相似文献   
257.
经济学和哲学在马克思那里是一块不可分割的整钢,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始终是一个双向建构的同一过程,他在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同时也实现了伟大的哲学革命。马克思“经济”和“哲学”视野是融合的,这是由人的二重性存在的不可分割决定的,“经济”和“哲学”与人的二重属性是紧密相连的。经济学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可见,经济学本身就和哲学的超验性相互交织,是属于同一过程的双向建构,而哲学又同人的存在的社会性、超验性相对应。因此,马克思双重视野的前提是人的二重存在性。  相似文献   
258.
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孤立的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价值理性活动;商品生产内在的伦理二重性,其矛盾运动,以及其在社会主义社会所获得的全新的特性,决定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乃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保证其有序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因、价值规范和定向定位的机制。  相似文献   
259.
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孤立的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一种化现象和价值理性活动;商品生产内在的伦理二重性,其矛盾运动,以及其在社会主义社会所获得的全新的特性,决定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乃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保证其有序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因,价值规范和定向定位的机制。  相似文献   
260.
历史资料是已逝历史事实的再现,是证实历史的依据。历史资料有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碑史料三大类。史料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遗存,具有主观与客观二重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史料的二重性,对于学习和研究历史,知古鉴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