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32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教育   10863篇
科学研究   10942篇
各国文化   185篇
体育   1608篇
综合类   1099篇
文化理论   400篇
信息传播   8611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635篇
  2022年   591篇
  2021年   623篇
  2020年   592篇
  2019年   561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510篇
  2016年   744篇
  2015年   1150篇
  2014年   2577篇
  2013年   2037篇
  2012年   2626篇
  2011年   2731篇
  2010年   2376篇
  2009年   2312篇
  2008年   2126篇
  2007年   1849篇
  2006年   1534篇
  2005年   1398篇
  2004年   1280篇
  2003年   1073篇
  2002年   915篇
  2001年   848篇
  2000年   683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文献法、访谈法收集供给侧改革下包头稀土产业后端协同创新发展相关资料,并从稀土产业后端发展现状、协同创新绩效评价、路径选择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提升后端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国家安全农产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于2014年12月21日在全国总工会职工之家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精英、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600余名嘉宾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联盟由蒙牛集团、中节能绿碳环保有限公司、首都农产品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晨奥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以中部河南、山西等六省高技术产业2008—2014年的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区域内金融要素错配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此外,实证部分进一步构建了GMM回归模型,进一步深入探究存在外部融资约束条件下,金融要素错配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结论表明:金融要素错配与产业创新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区域经济的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越高,金融要素扭曲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的抑制效果越显著。其他解释变量中,企业规模正向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盈利能力对高技术创新水平并没有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的影响较大;人力资本水平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的提升有着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提出改善中部六省金融要素错配现状,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运用专利地图对煤矿瓦斯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煤矿瓦斯检测技术正处于发展期,专利申请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该领域专利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为主,创新主体以煤炭行业高校为主;新技术特征较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建议抓住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强化煤炭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知识产权意识,加大研发投入,在提高专利数量的同时提升质量;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突出技术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趋势以及集成化、多功能化、微功耗无源化、高精度及高可靠性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995.
“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时代的热点,文中在创新的视角下,研究“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融合机理,分析“互联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效果,采用了熵权-灰色关联度模型,选取2013年、2015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数据,对“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融合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总体融合程度较好,“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融合状况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互联网+”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薄弱的省份关联性更强。从时间维度上看“互联网+”的创新提升效果有增强的趋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创新转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水平较高,创新投入和创新支撑与“互联网+”的融合水平相对较低,“互联网+”主要通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和转化提升其创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999.
郝敏  陈伟强  马梓洁  张超  甘建邦 《资源科学》2020,42(8):1515-1526
铜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关键金属。中国长期以来进口“六类废杂铜”和“七类废杂铜”两种废碎料来冶炼再生铜。本文基于海关贸易和有色金属工业统计数据,利用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了铜废碎料贸易的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与健康风险。结果显示:①2000—2015年,中国累计进口铜废碎料实物量6680万t,其中含金属铜约2000万t,占同期国内再生铜累计产量的56%;②相比利用铜矿石生产精炼铜,利用进口铜废碎料生产再生铜在非生物性资源消耗、温室效应和人体毒性等方面减少了一系列环境影响,同时累计节约铜矿山投资成本约580亿美元。然而,进口的“七类废杂铜”在带来资源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区域性环境与健康风险:一是进口低品位铜废碎料中夹杂大量有机物,在拆解和熔炼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质;二是部分工业园区和小企业在工艺、技术、空间布局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引发了局部地区较为严重的环境和健康危害。因此,建议辩证和全面地认识铜废碎料进口带来的效益和风险,在坚决禁止进口“以回收铜为主的废电机、电线、电缆和五金电器”这些“七类废杂铜”的同时,继续利用进口“六类废杂铜”作为重要的铜资源,以降低中国对原生铜矿石的依赖以及造成的采矿和原矿冶炼阶段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