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2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搭几座便民桥 这二三十年间,表面上我变了,从学物理的学生成了党报记,又成了记的领导,人亦渐老了。但内心、性格自觉没有变,眷恋一种东西,还是如初地眷恋。比如二三十年前街头的便民店,现在早已被现代连锁店取代,可“便民”二字却印烙在我的灵魂里。这不完全因为我下班后又融入了普通百姓的人流,而绝对是我从骨子里认为一些优秀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为庆祝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展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贵阳市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贵阳市档案局(馆)2002年11月8日举办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档案图片展”。  相似文献   
3.
执政就要全心全意为民,为民就要执好政,掌握执政真本领。“执政为民”突出了国家政权是统治者,而“为民执政”表明国家政权是服务性管理者,是从人民的需要出发才建立国家政权,执政的目的具有唯一性即从人民的需要为出发点,执政完全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执政者受控于人民而不是人民受制于执政者,这才是中国人民真正需要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4.
国家档案馆作为公共档案馆应为公众服务,这是由其公共性质所决定的,近年来,国家档案馆的"亲民"战略也正是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而提出的,它要求国家档案馆拉近与民众的距离,最大限度地为广大民众服务.但是提起国家档案馆的"亲民"战略,人们往往只停留在国家档案馆向社会开放利用的问题上,例如,缩短档案的进馆时间以便提前向社会开放,简化利用档案的手续等,而忽略了馆藏建设对"亲民"战略实施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能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关系到政府的办事效率,关系到政府在人民群众心里的形象。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打造亲民政府,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赵慧 《民生周刊》2020,(5):64-65
王卫伟北京市平谷区白云寺村第一书记(图左)"作为第一书记,首先要情系百姓,为民谋利,树立廉洁奉公、为民办实事的意识。"从大年三十放假到正月初一返回,第一书记王卫伟的春节假期还不到一天。"王书记,还能买到口罩吗?现在哪儿都买不到,能想想办法吗?"  相似文献   
7.
吴平 《传媒》2007,(6):44-45
从1998年<首都经济报道>开播,首创了北京电视台唯一一档以经济资讯为主的日播节目,到2004年首次全面的改版,<首都经济报道>给自己的节目进行了全新的定位:在首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关注百姓的经济生活,以当日新闻焦点和近期经济热点为内容的,以主持人演播室点评为形式的,以互动为手段的次深程度经济报道.并坚持一贯的亲民作风,贴近百姓经济生活,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8.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外交战略几经调整后,变得更加开放、务实、自信、灵活与成熟。在国际上,我国通过积极开展大国外交,实施大周边外交,联合发展中国家等外交战略凸显"大国意识";在国内建立开放的外交机制,设立领事保护机制,加强具体护民措施与行动突出"为民意识"。调整后的外交战略从整体上为我国在全球化时期的发展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揭开了我国外交史上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10.
唐娜 《华夏文化》2009,(2):56-57
“知止”是中国儒家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礼记·大学》一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可以说是儒家对“知止”观念的经典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