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1947篇
科学研究   44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76篇
综合类   89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337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共生能量可以把供应商与大型零售商共生模式分为偏利共生、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契约是共生模式的重要影响因子。从共生媒介入手,促进中间性体制组织发育有利于谋求供应商与大型零售商的共生模式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演进。  相似文献   
62.
结合实际对《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多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索基于参与式教学,采用超星学习通软件平台在《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任务安排、实验设计、案例启发、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讲授、工程实训、章节测试等参与式的教学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应用型教学改革的实践性,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3.
一、变化教学方式,利于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是一门富于情感的学科.只有“情感”和“智慧”相融合,才有语文教育的有效和高效.才有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64.
教学与研究共生是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的建构取向。作为一种取向,教学与研究共生型大学教师文化以其独有的内涵促进教师文化自身的和谐、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学的转型与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大学精神的涵育、教学与研究共生激励与评价制度的确立、课程教学与课题研究共生团队的建设以及教师教学与研究观念的共生来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65.
在共生观念中,传统与现代是一脉相承的,传统与现代的实质就是继承与创新,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设计师只有在共生观的指引下,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多借鉴他人经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多方面进行艺术创造,才能不断设计出符合人的时尚追求,适应人们审美文化需求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66.
67.
中国各民族共同创建了悠久、灿烂的中国儿童文学。中国各民族原生活态儿童文学曾经代表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存在,自远古起就活跃于歌者、说者的通神语境和巫师的祝告祷告行为之中,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在各民族儿童中代代传承。梳理多元族群共生的中国原生活态儿童文学,是建立中国本土儿童文学史新观念的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68.
大学与中小学的文化互动及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与中小学(U-S)文化互动的理想追求是共创共生。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十分曲折的演变,终因有着共同的事业而走向共生。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文化共性在于:以育人为根本价值取向,在变革时代都有敢为人先之精神。从差异看,大学更类似共同体,而中小学更像社会组织。大学文化以知识创新和思想批判为基调,中小学文化则以实践为基调,大学与中小学的文化互动及共生,从本质上看就是文化的共同创造。  相似文献   
69.
邢靖宇 《成才之路》2011,(31):39-39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智慧的启迪,因为智慧是力量的源泉。每一堂数学课都应该是师生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学生智慧的启迪离不开有价值的数学思考,离不开教师在数学层面上的有效引领和提升。笔者所在学校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使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得到最大彰显,努力打造师生智慧共生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