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2661篇
科学研究   265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96篇
综合类   58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2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利用狭义拟仿紧性给出了亚紧性的一个刻画:拓扑空间X是亚紧的当且仅当X是可数亚紧的离散-可膨胀空间且狭义次拟仿紧。  相似文献   
52.
手机短信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主要沟通渠道之一。为互通信息、增进感情,人们在手机短信中常常使用仿拟修辞格。手机短信中的仿拟按语用层次可以划分为仿词语、仿句式、仿语篇、仿语体等四个类型,按其使用目的可分为传达情意类、美好祝福类和幽默娱乐类。在短信中使用仿拟修辞,可有效增进人际关系,但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策略,恰当使用,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面对学生作文中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的普遍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灵活仿写,并要巧妙创设情景、注重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把学生轻松地引进作文之"门"。  相似文献   
54.
当代散文家韩少华的《记忆》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门槛》是两篇颇有韵味的散文诗。前者深沉含蓄,极富哲理,语言优美典雅、具有诗的特质:后者构思新巧,短小精粹,语言朴素纯净、富有表现力。怎样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品味语言参透其内涵呢?针对当今中学生乐于表现自我、喜欢“露一手”的心理特点,我们除了让学生诵读鉴赏之外,还可以鼓励他们“班门弄斧”,仿写名篇,与名家一比高下。  相似文献   
55.
赵建云 《教学月刊》2006,(11):55-56
仿写句子这一考试形式是在1994年的高考试卷中开始出现的,1995、1996、1997三年高考试卷中没有出现,1998年再次出现后一直到现在,可见它的重要性。再来看一下近年的高考《考试大纲“》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等级为D级,仅次于E级的“鉴赏评价  相似文献   
56.
在每年高考语文阅卷时,老师们都有同感,一篇文章中如果有一两个“当家句式”,整篇文章就会“增添亮色”,略加点缀润色,语言得分率就相应提高。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重视一些典型句式的仿句训练。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模仿的目的。本文欲从仿句、扩展语句训练角度探寻其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关系。  相似文献   
57.
《广西教育》2006,(7B):14-14
朱益群在《语文建设》2006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默会知识理论教学原则强调,昼量将默会知识显性化,符号化,使它具有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并和课本显性知识有机整合起来。默会知识外化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模仿,如仿句练习就是一种外化默会知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古代有关小孔成像的观察和实验记载的分析,阐明了中国古代学者在光学发展的初期所作的贡献,同时也指出由于轻理论而重现象的定性描述使得在光学上的成就远落后于西方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5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人教版)第一册. [导入设计一] 1.播放〈可爱的太阳》的录音带,师生齐唱,感受太阳的温暖. 2.师:你们看,太阳公公散发出了光芒,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还会洒到哪里?(生答略)  相似文献   
60.
古典诗歌作品中的“疑”,除了作动词“怀疑”、“疑惑”、“猜测”等解释外,它在不少诗句中则要作“像”、“好像”、“似”、“类似”、“如”、“若”“譬”“欲”解读。这一项义释,在对仗句的“互同义”中可以找到有力的证据,且还可以修辞格中的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中得以证明:“疑”、“疑是”均属联系比喻句中本体与喻体的联系词(又称“喻词”)。但这一项义释,除了《广释词》、《诗词曲语辞例释》、《汉语大辞典》有此说外,其最常见常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海》、《辞源》均无此释义义项。这是这些工具书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