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4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71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沈珉 《编辑学刊》2008,(2):76-80
在国内的书籍装帧界."中国最美的书"的评选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从竞赛机制来说,"中国最美的书"虽由地方出版行政机构承办却没有体制意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82.
1980年元旦,解放日报社的《报刊文摘》创刊,这是新中国最早创立的文摘类报纸。由此,拉开了新中国文摘类报纸的发展序幕。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式出版的文摘类报纸约为32家,期发行量有过百  相似文献   
83.
《家教世界》2008,(5):56-56
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安徽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热线:0551-2608131服务时间:隔周星期六下午2:30 ̄4:30!!插上梦的翅膀□陈迎霏有的人说,插上梦的翅膀,便可以自由飞翔。在很久很久以前,流传着一个故事,谁要是能爬上天的交界处的那个梯子,就可以上天,完成自己的心愿。有一个少年  相似文献   
84.
美丽的天堂     
一片温暖,那里是一片粉红色的森林。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高大的树泛着萤火虫般的光芒,树上的鸟儿都来到了地上,生怕压弯了稚嫩的枝条。  相似文献   
85.
刘卫锋 《湖南教育》2008,(12):17-17
余秋雨先生认为,阅读经典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灵纯洁明净,积淀着人类数千年文明底蕴的经典正是滋养他们的心灵鸡汤,可以为其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人生涂抹下最亮丽的底色。然而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现实却让我们汗颜:我们精心挑选出的那些“具有跨越时空的永久魅力的优秀作品”,孩子们却畏惧读、跳着读、  相似文献   
86.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向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87.
传统文化底蕴对于写作和从事语文学习活动的人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很难设想一个缺乏传统文化素养的作者能够创作出体现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88.
修改是创作优秀作品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古人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经过八次修改后才定型。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的修改能力是培养出来的。老师除了要加强学生的修改作文专项训练外,还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常用的几种修改作文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9.
修改是创作优秀作品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古人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唐代诗人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贾岛骑驴因思考“推“”敲”二字而误撞韩愈。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八次修改后而定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修改是使文章渐趋精美,写作能力日渐提高的有效途径。离开了修改,作文犹如未经雕琢的玉石,终究难成佳品。离开了修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难以实现。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修改文章呢?一、加减法。加法,即在修改作文时,增添必要的词语使句子意思更加明确。如:在劳动过程中,很少有人为了个人的什么去斤斤计较;倒是为集…  相似文献   
90.
明清时期中国的讽刺小说出现过两次繁荣,第一次在明中叶以后,以董说的《西游补》、烟霞散入的《斩鬼传》和云中道人构《平鬼传》为代表;第二次繁荣在清乾隆年后,产生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汝珍的《镜花缘》和张南庄的《何典》等一批优秀作品。由于政治、经济、宗教的大背景有所变化以及文学本身的差异,讽刺小说的两次繁荣在思想、艺术等方面也相应的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本文试图通过对部分作品的分析,探究明清讽刺小说艺术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