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2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9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后真相时代,情感成为新闻的核心与重点,真相逐渐被忽视,反转新闻日益成为常态。为了探究反转新闻的传播特征,从根源上对反转新闻的产生与传播有更清晰的认知,本文利用内容量化分析方法从信源和传播形态两方面对2013-2019年的40例典型反转新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草根自媒体是主要的首发信息来源,其发布消极信息引发关注,后续的反转则是由官方发布中立信息。并基于百度指数绘制了反转新闻的传播形态图。  相似文献   
92.
信源系统是广播电视发射台的传输系统前端,科学的设计能有效提升发射台播出质量,减少停、劣播。本文针对数字设备在台站已大量应用的现状,以大蜀山发射台五套调频节目信源系统的改造为例,给出了一套合理的升级设计方案,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93.
俞浙前 《新闻实践》2011,(10):50-51
新闻失实的原因有多种,除了作者主观造假之外,最为常见的恐怕就是信源失实。很多人以为,这类失实多见于“负面报道”或“突发事件”,但笔者认为,这些领域并非“重灾区”。因为在做这类报道时,绝大多数记者会异常警惕、如履薄冰。相反,更需要重视的是“正面报道”。  相似文献   
94.
姚红骏 《新闻实践》2011,(10):51-52
一般说来,新闻评论主要是从某一个时间、某一种现象、某一个事由入题,对其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剖析,及时准确地加以阐释、引导,就事论理,以小见大。新闻评论作为意见性的消息,是实现新闻媒介舆论监督和喉舌功能的重要方式,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同时也能提高受众理性思维的能力和发挥社会的排气阀功能。如今身处Web2.0的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95.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众传播的信道不断扩张,信源主体从传统的大众媒介及其控制机构逐步扩张到公众个体层面,给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与应对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2009、2010年发生的132起国内影响较大舆情热点事件进行质化和量化的分析研究,提出政府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源管理的建议:一是加强舆情监测与研判,及时应对;二是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探索公共管理与网络信源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优化信源管理,为信息传播提供保障;四是通过议题管理有效引导舆论,强化信息证实能力;五是加强互联网管理,治理网络虚假信息。  相似文献   
96.
在信息传播的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融接点何在?主流传统媒体如何引导舆论?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第一次以互联网为综合报道对象,以网络为信源渠道,利用网络培养、开发新闻信息,运用陈述、调查、核实、盘点、分析等手段迫近新闻真相。这个栏目打破信源相对封闭的状况,变被动为主动;通过网络丰富细节,既讲好了故事,又正面引导了舆论。借助新媒体宣传提高栏目品牌影响力,通过全媒体的分层运作,利用全媒体终端展示报道成果,最大限度发挥了整体传播效应。中国网事栏目的成功,关键是找准了融接点,以权威调查融接开放信源,以主流舆论融接网络舆论。这个栏目的探索和尝试,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提供了典范,在全媒体时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
在无线网络设计中,与传统基站不同,分布式基站的BBU+RRU独特架构使其在特殊场景的网络设计中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文章主要介绍了分布式基站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并对其在实际无线网络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8.
王丽 《当代传播》2005,(1):68-69
广告中的睡眠效应,是指信源可信性影响下的广告效果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的现象,显示了广告与人的行为、与产品销售业绩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产生原因可以解释为:广告偏好不等于品牌偏好;广告偏好也有不同的成分;时间对信息源的疏远和其他信息的注入;因购买经验和品牌忠诚而忽略对广告的消极反应。  相似文献   
99.
赵金 《青年记者》2003,(3):54-56
赵:两位好! 从去年底开始,新闻圈里挺热闹,有那么两个话题炒得特“火”。一个是在2002年底,南京博物馆决定将江苏泗阳一座大型汉墓的发掘报道权进行“有偿转让”,此举引起哗然一片,圈内纷纷指责这是对媒体新闻报道权的侵犯。另一个是今年1月21日,重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